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韩建春:梨瓜种植能人 返回首页

韩建春:梨瓜种植能人

时间:2013-04-18 14:13来源: 作者:收藏

  韩建春是独流镇六堡村的蔬菜生产专业户,从二零零八年开始,他带领村里的乡亲们依靠冷棚种植梨瓜陆续走上了致富路。

  阳春三月,韩建春正忙着给冷棚内的梨瓜授粉,他告诉记者,今年他一共种植了二十一个冷棚的梨瓜,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梨瓜进入了快速生长阶段,眼下正是最忙的时候。韩建春:“我这有七个品种了,绿宝石、花雷、小金花啊。”

  “您最初种的时候是几个品种?”

  “就一个品种。”

  “一个品种会出现什么问题?”

  “下瓜的时候,如果多的时候,到市场上肯定价格低。这个品种多,拉一车去都是一千斤、两千斤的,它到市场上好卖啊。”

  “各个品种都有?”

  “各个品种都有,根据市场。”

  “”这七个品种上市时间统一吗?

  “不统一,我有提前下地的,让它都拉开档次。”

  “从五月份就开始收获,一直可以持续到什么时候?”

  “到八月十五。”

  “七个品种可以维持到八月十五?”

  “对。”

  六堡村种植梨瓜有着多年的历史,从一九八三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村里人便在大田地里种起了梨瓜。慢慢儿地,随着市场的不断放开,全村的梨瓜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单一的露天种植模式却造成了梨瓜集中上市、压价滞销、丰产不增收等现象。村主任韩建元说:“陆地种植正赶上雨季,下完雨一缓起天来以后,阳光一照,一蒸发瓜就开始烂,甜度也没有了。”

  虽然梨瓜市场不错,但六堡村的梨瓜生产效益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的能耐人韩建春动起了批发销售的脑筋。韩建春:“原先汇总陆地的瓜只要一下雨卖不了嘛钱,我原先倒瓜,倒腾这个,我去了两年一看这效益还挺不错的,我一看从山东那把这块引进过来了。”

  然而,踏实稳健的韩建春知道,要把一项全新的技术引进本地,单靠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技术作支撑。因此,在决定建冷棚种梨瓜的前期,他就把在山东当地结识的一位朋友请了过来。韩建春:“技术这块一开始就是一年的协定,那时候就是我投资他跟着分成。”

  然而即便有了技术作支撑,韩建春还是遭到了当头一棒。韩建春:“太不易了,太辛苦了,这活儿太累了,头一年干的时候就不想干了,太累,到晚上天天看炉子去,一宿得起三趟。平常就是跟着工人们一块儿到点儿上班,到点儿下班,有时候人家走了,我还得干会儿,为的省点儿工钱。资金已经投到那了,撤不下去了。”

  从二零零八年开始,韩建春在村北的土地上建起十座冷棚试种梨瓜。韩建春说:“陆地上那瓜就一茬,这个棚一建上雨水进不来,进不来水瓜秧不死,自动返秧,我这瓜两茬到三茬,这个收益最少翻十倍。”

  良好的收益进一步增强了韩建春大面积发展棚室梨瓜种植的信心,也调动起了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村民的种植热情。在村两委的的进一步规划下,村里专门规划出土地用于发展冷棚梨瓜种植。村主任韩建元说:“现在这一片大概一百多亩地,设计了几十个棚,它这个只要温度控制好了,四月中旬左右就可以上市,上市可以维持到九月,如果赶两季可以到十月份。它返秧,返三次秧,都是嫁接,全部嫁接。”

  如今,六堡村生产的冷棚梨瓜已经成了市场的抢手货。每到梨瓜收获的季节,来自本市及黑龙江、山东等地的客商都会主动上门收购梨瓜,村民们不出地头,一沓沓的钞票就塞满了腰包。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