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轻风扑面。4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方山县的关帝山林区真武山林场杨水沟“森林猪”养殖基地,正巧遇到一头母猪刚刚产下4头小崽子,两位工人正忙着搭建新的产崽窝。当天下午5点左右,“森林猪”从大山的四面陆续向基地聚集,听到主人的呼唤,一头头健壮而带有野性的“森林猪”撒腿奔向基地中央等待进食。基地负责人李秀瑞说,就是这些猪让他的致富梦想再一次点燃。
提起李秀瑞,在关帝山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1987年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真武山林场当技术员,1998年我国天然林全面禁止砍伐后,我省9大林区职工的主要经济来源被彻底切断了,李秀瑞首次领到150元的生活费后,寻思着如何维持全家的生活?他说:“4年的大学专业学习,11年的林区工作经历,真要离开这座青山,到别处再就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最终,李秀瑞决定留在这座工作和生活了十几年的大山里,利用关帝林局扶持自营经济政策和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始他的育苗致富梦想。起初,他与当地一位村民合伙育苗,所育苗木因市场疲软销售不畅,80%的苗木滞销地头。为了降低损失,他从当地租来了300亩土地计划移植后待机出售。当时,他以每人每天8元钱的工资从当地雇用了15位妇女和老头进行移栽,苗木移栽工作进行了半个月时间因付不起工资而被迫停下。后来,那些没有移植的苗木只好免费送人,李秀瑞的育苗致富梦就此破灭。
在育苗上赔了钱的李秀瑞并没有灰心。在育苗的过程中,他同时尝试着“森林猪”的养殖,1999年已经达到10头。掌握了一定养殖经验的他,再次点燃了林下养殖致富的梦想。
“因为把猪放在林下散养,当地人就把这种猪叫做‘森林猪’。‘森林猪’饲养成本低,利用林下特有的资源,不需要过多的猪舍和饲料、人工投资,更不需要给猪打针吃药,大山里的山桃、山杏、辽东栎等果实和地下害虫都是它们的美食。即使在冬季,补充少量玉米完全可以满足生长发育……”提起他的养殖经,李秀瑞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目前,他养殖的“森林猪”达到200多头,其中有120多头是能产仔的母猪。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20多头产仔母猪,按每头一年产2窝,一窝平均成活5头计算,每年平均可以出栏1000头,每头利润保守也在500元左右,年收入至少达50万元。
据李秀瑞介绍,“森林猪”现在活卖每斤可达10元以上,生肉每斤价格在20多元,他对未来的销售形势十分看好。他打算在两年内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在方山县、离石市、太原市设立自己的专营店,让更多市民有机会品尝到自己生产的“绿色食品”。
据了解,在李秀瑞的带动下,目前关帝山林区千年、南还滩、三道川等林场也开始尝试“森林猪”的饲养。他坚信:“一木不成林,一人富了不算富,让更多的林区人走上致富路。”
有理由相信,在他的不懈追求和带动下,“让更多的林区人走上致富路”的梦想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