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浓压架葡萄熟,日嫩登场罢亚香。”这是著名诗人陆游在葡萄成熟之时的慨叹。在蛟河市河北街道团结村,谈起葡萄种植大户柴立华,人人都夸赞她,人们言语中流露出的那份佩服与羡慕,丝毫不亚于葡萄的甘甜。
“我也没啥,就是比别人勤奋点,爱琢磨。”柴立华的脸上飞起一道红霞。
柴立华初中毕业就在家里种玉米等传统作物,收入微薄,日子过得不富裕,所以她总想着找个合适项目创业。她听说山东枣庄有个农民靠种葡萄发了家,便带上家里不多的积蓄,前往山东学习,回来后向亲友借了5000元,买来1000株葡萄苗,建起了约2亩的葡萄园。
她也经历了创业初期的阵痛。她说,那时,她常常苦苦地想着:辛苦不算啥,咋就不挣钱呢?那几年丈夫外出打工,她吃住在葡萄园里,年幼的孩子也需要照看。最让她痛心的是秋后收的葡萄卖不上好价钱。一天,她在电视里看到一档“走出去,请进来”的节目,深受启发。于是,她便到外地找行家学习,还参加了蛟河市葡萄技术培训班,并多次请来吉林市的技术人员为她的葡萄“把脉会诊”。经过一番努力,几年后,她种出的葡萄又大又甜,也卖上了好价钱。
“品质提高了,规模就得扩大,而要扩大规模,先得主动开发市场。”她说。多年的外出让她长了见识。在销售上,她把葡萄分成不同等级,把优等品精包装,高价卖给采购商,把中低档的卖到批发市场。
如今,柴立华凭借对科技的刻苦学习和独到的市场眼光,建立了占地1公顷,有16个品种、7000多株葡萄树的葡萄园,年纯收入达到十几万元,在当地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人称“葡萄女王”。
“我不满足现在这点成绩,我还得多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更新品种,打出自己的品牌。现在不是流行乡村游吗?今年我想仿照采摘节的模式,把我的葡萄园开发成一个生态采摘园,到时候,我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我这儿采摘品尝。”说着话,她那双葡萄般晶莹的眼睛里充满了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