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黑瘦而精干的小伙子,衣着随意,笑容朴实;在校时有30多项发明,其中5项获国家专利;大二时,他创办了学院首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四时注册自己的公司,完成了从学生“发明家”到校园“小老板”的华丽转身。他就是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2009级学生刘俊森。
刘俊森上初二时,刘俊森发明了花生犁,使收花生的效率提高了上百倍。这个发明申报了专利并成功转让,刘俊森获得了5000元。
2009年9月,刘俊森走进河南科技学院,搞发明的劲头更足了。他就自己动手组配,一个多月的构思,8天的操作,他一人为资环学院设计并建造了全校第一个自动化昆虫吊飞实验室。
“如果建个创业基地,将创新与创业结合起来,该多好!”一个大胆的想法闯进了刘俊森的脑海。此时,资环学院院长陈锡岭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一间办公室交给刘俊森作为创业基地,还专门组织了一个教师团队指导他创业。
依托创业基地,刘俊森获得5个国家实用型专利,带动了10多个创业项目,培养出150余名具有很强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受益学生达3000余人。刘俊森团队还为资环学院设计并完成了香瓜保鲜室和病虫害生态培养室两个人工气候室,并负责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等大型教学仪器维修。
作为创业的成功者,刘俊森对大学生创业提出建议:创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校时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学习,掌握多个专业的知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是逃避还是迎战?要相信,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只要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创业的梦想。”刘俊森在给同学寄语中这样写道。
微信扫一扫:让您“鲜”声夺人,抢占先机,引领农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