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昌,56岁。他是和什镇和什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他很平凡,却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历尽艰辛,谱写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靓丽篇章。
寻路
从1979年从老家来到新疆落户开始,陈德昌就以种地为生,勤勤恳恳地终日劳作,一家四口的日子倒也不错。2000年,在政府的号召下,喜欢挑战新鲜事物的他^***接触到了畜牧养殖,他积极响应并在自家院内养了11头西蒙塔尔黑白花。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难,也不知道做成一项事业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由于是圈养,牛吃的很多,当年他为了给牛储备足够的饲料,自己建了一个大的青储窖,并购买了几十吨的青储,自己买来饲料酵母,搅拌、储存。还专门购买了一台粉碎机,用来给牛粉碎青草。但可能是环境不适的因素,头一年所有的母牛没能受孕,在第二年依靠人工受精才成功受孕,而且当时的牛肉价格很低,连续四年都是赔钱养殖,虽然一切并不那么顺利,但执着的他,下定决心一定把牛养好。
探索
经过不断的坚持,养殖情况逐渐好转,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但当年同村与他一起养殖的许多养殖户都放弃了,牛几乎都卖光了。他觉得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如果大家能把思想、经验及时地沟通交流,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损失呢?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叫合作社。他觉得如果几家养殖户联合起来,真正做到统一进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那样还怕养牛没有利润吗?他把这一想法说给养牛的几个朋友,他们都非常感兴趣,大伙都觉得早应该这样。
希望
2011年,在许多养殖户的大力拥护下,他成立了和什村第一家顺腾牛羊专业合作社并任社长。那时的他只有一个心愿,把大家的养殖经验共同交流、总结,提高养殖质量,共同致富。顺腾合作社的思想宗旨是“养牛者同兴、同旺、同发展”。慢慢地,合作社被养牛户认同、接受,社员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余户,注册资金增加到30万元。养殖户的积极加入,让他觉得自己更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广大养殖户致富,不辜负他们的信赖与支持。现在他有了更大的想法,随着养牛业的发展,要逐渐优化牛的品种,在三年内,把土牛全部淘汰。
陈德昌的养猪事业一路走下来是艰辛的,他用自己的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在这条合作养殖的道路上探索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微信扫一扫:让您“鲜”声夺人,抢占先机,引领农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