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枣阳市七方镇大店境内,就会情不自禁地被那一排排蔬菜大棚、标准化的养猪场所吸引,这就是襄阳港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的李军,虽然年龄不大,却有不平凡的经历:从一名军营铁汉到煤炭公司经理,从煤炭公司经理到乡村猪倌,从乡村猪倌到种菜能手,从种菜能手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人大代表。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走近他,才能找到答案。
走出军营:创办企业掘到第一桶金
李军,中共党员,1976年6月出生在枣阳市七方镇洪寨村,初中文化程度,1997年应征入伍在陕西省西安市参军。他由于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因而被部队留在军营当上了士官。2004年,因本人多次要求才被批准退伍。在长达13年军旅生涯中,他磨炼了意志,学到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丰富了内涵。退伍后,他在西安市从事煤炭、装修行业,并注册公司担任了总经理。他始终坚持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因此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仅五年时间,公司已拥有资金3000多万元。
返乡创业:实行养猪种菜一体化规模经营
当李军回家乡探亲时,看到一部分父老乡亲因没有致富项目仅靠10多亩地经营常规农作物还没有富得起来时,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发展。
2009年9月,他在家乡枣阳市七方镇大店村林场成立港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210亩的标准化养猪场,依托正大集团百万头生猪项目,走上了发展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道路。目前,公司已建成正大公司标准化猪舍24栋,产床570套,定位栏2140套。养猪场分为生活区和生产区两部分。生产区主要包括后备区、配怀区、分娩区。全部实行封闭式猪舍,采用风机、水帘通风降温及锅炉加温和自动控温设施,场内建有污水浑度处理设施及沼气池。目前,猪场基础母猪存栏2550头,后备猪3600头,仔猪月均存栏3200头,年出栏可达55000头。为了使猪粪变宝,将沼渣用作优质有机肥料,他于2012年又投资50万元新建了20个有机蔬菜大棚,聘请一名华农科学院教授为技术指导,种植反季节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草莓等蔬菜、水果。如今,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养殖、种植、食品深加工及生态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反哺家乡: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
根植于泥土,心朝着蓝天。李军从小就有报效家乡的愿望,现在事业有成了正是报效父老乡亲的大好时机。近几年,他投资540万元为家乡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一是兴修“民心路”。2011年4月,他拿出45万元给家乡修建了一条长2.5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使附近百姓告别了多年的泥巴路走上了水泥路。二是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2012年,他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了七方镇鹏鑫养殖专业合作社,网络会员43户。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提供种源、提供技术、提供饲料、提供服务。在他的带动下,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生猪15万头,使一方农民靠养猪走上了致富路。三是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发展大棚蔬菜。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七方镇已有15个农户建大棚蔬菜,共建大棚198个。曹营村返乡农民王云,将全村2000亩土地实行流转承包,拿出200亩耕地种植大棚蔬菜。
李军的慷慨不仅体现在帮助和带动乡亲发家致富上,他还资助6名贫困大学生读书,目前已累计出资8万余元。他经常和这些寒门学子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嘱咐他们要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现在,这6名学生有一位正在读研究生,5名正在上大学。每逢佳节,李军就会收到这些学生们发来的贺卡。
当笔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李军深有感触的说:我以前想读书因家庭条件差而上不起学。现在条件好了,可千万别让孩子们失去读书深造的机会,我能为家乡办点事,为百姓出点力,为贫困学子做点贡献,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最大的幸福和自豪。
李军以他的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的肯定,2011年9月,他光荣地当选为枣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2月20日,被中共枣阳市委、枣阳市政府授予“全民创业‘十佳个人’”荣誉称号,并获得5000元奖金。
问及他今后发展规划时,他自信地说:在未来5年内总投资不低于1.5亿元,建饲料加工厂,建成后年可销售猪饲料20万吨; 建生猪屠宰生产线,年屠宰生猪50万头;建一个500立方米沼气生产线,1000亩标准化、现代化智能温室、日光温室、中拱棚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将集蔬菜、种植、生态养殖、食品加工、鱼塘垂钓、农家乐和生态观光农业于一体,让城乡居民尽情享受大自然风光。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