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扎根基层 无私奉献 返回首页

扎根基层 无私奉献

时间:2013-08-25 13:55来源: 作者:何伟、庄重收藏
       阿勒腾也木勒乡党委书记杨成军自2007年12月担任阿勒腾也木勒乡党委书记。6年来,他带领党委一班人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为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忠于职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狠抓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牧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2012年全乡完成农村社会生产总值1.12亿元,是2007年7100万元的1.5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41元,是2007年3100元的2.27倍。依托项目及武警新疆总队、新疆卷烟厂和各级部门的帮扶,相继完成了白布谢水库和克孜布拉克水库的除险加固、人畜饮水改扩建工程、牧道维修、克孜布拉克村异地搬迁、村庄道路硬化、草场围栏、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项目,依托自治区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开工兴建阿勒腾也木勒水库,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以来阿勒腾也木勒乡相继荣获自治区级规范化建设达标司法所、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地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地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地区保护电力设施先进集体、地区级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地区级边防委员会群众护边工作先进乡镇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狠抓党建强本领
        阿勒腾也木勒乡是裕民县最贫穷、落后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乡,地处“老风口”地带,四季多风,加之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发展缓慢,农牧民生活水平较低。2002年我乡和下辖的5个村被确定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乡、村。要改变阿勒腾也木勒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有效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以巩固创建“五好”党委、党支部和群众满意站所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目标,狠抓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强化乡村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关键。杨成军同志自担任党委书记以来,始终以建设“五型”班子为重点,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一方面,他重视加强党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重点突出,结合实际,着力建设学习型班子,培养学习型干部。坚持学习制度,落实学习时间,组织班子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特别要求理论学习要做到“六个一”,即:乡党委中心组坚持一月集中学习一次、一次一个主题、一个季度一次集中讨论、一人一本读书笔记、人手一份党报党刊、一人撰写一篇调研文稿。另一方面,他注重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经常抽出时间自学,认真研读上级文件和农村政策,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他经常带领班子成员深入村队进行调研,与村干部、农牧民群众进行座谈,记好民情日记,掌握第一手资料。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凡重大事情都是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做到有事相互通气,不搞“一言堂”,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提高了班子的整体工作能力。
        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杨成军同志认真分析了乡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抓整顿。一是狠抓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创先争优、“重学习、强素质、务实效干部队伍建设年”等活动,制定并完善了机关内勤事务管理制度,规范机关干部行为,提高办事效率,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二是抓好村级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奔小康,关键在支部”。杨成军同志始终把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坚实可靠的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他从三个方面抓好村级班子建设。首先,认真组织开展“双重培养”活动。他深入村队,对全乡五个村班子逐一进行了排查摸底,在每个村党支部中选定了3名培养对象加强培养,对选拔的“双重培养”对象和后备干部实行定期培训考核、动态管理,起用一批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的农村能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规范了村委会职数,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所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一肩挑”,较好地改善了村级班子的整体结构,增强了生机和活力。他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定了村干部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派村干部、后备干部到县、乡党校参加培训,鼓励村干部参加函授、农广校、电大等学历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村干部带领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其次,扎实开展“双向培养”活动。六年来,全乡共发展党员233名,其中32名是致富能手,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强化民主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他指导各村制定了党员目标责任制、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干部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实行以定目标、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包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压任务。杨成军同志通过抓调整,配强班子;抓培训,提高素质;抓管理,健全制度;使村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与文化结构都更趋向合理,班子的“龙头”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进一步增强。
                                                                                        理清思路抓经济
        明确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是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前提。阿勒腾也木勒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级贫困乡,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牧民群众思想陈旧,一直以来,乡村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为了尽早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杨成军同志带领党政一班人多次调研、分析、讨论,结合本乡资源优势,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积极推广膜下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产业的发展思路。工作思路确定后,他放弃双休日,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抓落实。白天他俨然就是一名农机监理员,亲自在田间地头检查农机作业质量;夜晚还要主持召开党委会听取班子成员落实发展思路的情况汇报。遇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他就亲自走访农户,直到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止。为了鼓励农牧民发展畜牧业,他积极协调银行发放养殖贷款191万元,解决了农牧民购买巴什拜生产母羊和新建暖棚、暖圈的缺口资金。他组织引导农牧民大力引进优质巴什拜种公羊,不断改良品种和提高母畜饲养比例的办法来快速发展畜牧业。目前全乡牲畜存栏达到10万头(只),养殖示范户达到了122户。在推广膜下滴灌新技术方面,他带领班子成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种植户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他的努力下,井灌区3万亩耕地实现了加压滴灌全覆盖,山前平原利用自然坡度成功实施了自压式加压滴灌系统1600亩,每亩增收500元以上,在新疆范围内开创了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的先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模式,为山前平原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好实事赢民心
        多为群众办实事,积极争取群众的支持,才能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他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他在工作中坚持了“三个结合”,一是把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与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相结合。由于阿勒腾也木勒乡贫困人口较多,做好扶贫工作是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为此,他制订了各级干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工作计划,开展了科级干部、站所干部及富裕党员扶贫帮困“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一定三年不变,实行不脱贫不脱钩制度。三年来,仅杨成军同志个人就为贫困户协调贷款18万元,为贫困户办实事20多件。二是把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与科技兴农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积极推广农牧业实用常规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和现场指导等形式,为农户培训科技人才,使每户农牧民基本上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三是把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与解决实际问题、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杨成军同志能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阿勒腾也木勒乡山前平原自来水管道由于年久失修,管道水量小,取水首部设计不尽合理,往往由于淤泥堵塞,过水不畅,远远不能满足山前平原三个村及机关驻地人畜饮水。杨成军同志上任后,他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改水资金,并多次到乌鲁木齐市与扶贫帮扶单位武警新疆总队联系和磋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自来水改扩建工程,使各族群众吃上了放心水。2010年春季,阿勒腾也木勒乡连续遭受了百年不遇的融雪性春洪、60年不遇的暴风雪和低温寒潮、历史罕见的“二九”天洪水等严重自然灾害,造成4000余名群众受灾,倒塌房屋916间,损坏房屋1700余间,许多群众房屋损坏,需要重建。杨成军同志带领党政一班人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狠抓落实, 他亲自制定了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实行乡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户机制,把每一项任务分解到了每个党员、每个干部头上。面对灾后重建时间紧、难度大、矛盾多的严峻形势,杨成军同志是心急如焚、彻夜不眠,他不分白天黑夜,一心扑到灾后重建工作中。白天,他带领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向受灾户宣传灾后重建的各项优惠政策,监督建房施工质量,为群众联系施工队、赊欠建房材料,协调信用社为群众发放贷款;晚上,他还要召开党委会,了解各村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自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以来,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奔波于办公室和村队之间,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变黑了、变瘦了,声音也嘶哑了,但他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他的带领下,阿勒腾也木勒乡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平时需4年才能完成的425幢重建房屋的任务,所有的受灾户都搬进了抗震安居房,他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创先争优作表率
        阿勒腾也木勒乡是裕民县最贫困的乡,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生活条件都比较差。杨成军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无论是春季植树造林还是其他劳动,他从不搞特殊化,总是与乡机关干部职工一样分任务,甚至比别的同志分的还多。他总是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每年在新农村建设中,他总是与其他干部职工一样,分配了修路、挑边沟等任务,一干就是一星期。工作上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乡政府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为乡政府垫付办公费。工作中,他时时、处处都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阿勒腾也木勒乡是距县城最远的乡之一,为了工作,他时常一周半月不能回家,和全乡干部职工同吃同住在一起。他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落实到行动上。 他非常关心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对工作不熟悉的,他常常是手把手地去帮助指导,对待来乡政府办事的少数民族群众也同样热情服务,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的询问。他对待干部群众似亲人,情真意切,爱心无限。干部职工家里有困难,他及时了解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有困难,他跑上跑下协调解决,把党的关怀带到干部群众中。为了工作,家庭重担只能交给体弱多病的妻子一人来承担,他十分愧疚,但他又离不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就以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家人对自己的支持。
多年来,杨成军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以不为名利的高贵品质、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投身到党的基层工作之中,奋斗在贫困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之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以实际行动深深打动着全乡的每一名群众,深受党员、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