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程茂全)淳一
记得海明威曾经在《流动的盛宴》中记录:“假如你有幸在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在此后一生中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今天,我可以把它修改成:“假如你有幸在北京琉璃厂‘宏宝堂’里见过书法名家程茂全(淳一先生),那么,这以后无论你走到哪里,他的文化魅力都能流淌在你心间。”
有诗人也曾吟唱过:“你说,我要去跨越艺术的国度,寻找书画艺术。暮然回首,原来我寻找的高雅就是你惊人的艺术才华。成长和爱好,往往就是一种寻找,在无意熏陶和有意学习之间。”可以说,知识结构不同的朋友,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在我眼中,淳一先生就是独一无二的。
淳一先生,他优雅质朴,文学气质浓厚,洋溢着一种书卷气。他1957年出身于京城旺族,文人世家,其父亲是享誉京畿的大师程俊良。书画艺术和家族文化传统赋予了他年份的价值。家族经济地位和厚重的文化氛围,使得他年幼便对传统文化有所偏好,从5岁开始就用毛笔练字,勤勉好学,脱颖而出,练习颜、柳、诸、欧诸家及北碑南贴,后来得到近代书法界泰斗郑诵先老师的指点,因书法而得名。
淳一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书法家,早著才名,他在书画研究创作中遵循一定的方向,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走自己的路。而他选择的艺术路径和方向,又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有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和深入的艺术思考所支撑。他兼擅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等等,从秦、汉、魏碑到“二王”、颜真卿、孙过庭、黄庭坚等都是他师法的对象。为了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他专门出版了一本字帖,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专攻别人学习临摹,高风亮节,授人以渔。
在书法家淳一先生的书法艺术中游走,你会记录到很多美好,更会喜欢与先生交流的感觉,可以发现和挖掘他很多闪光的文化宝藏。他的书法既重“形”更重“意”。在“形”的方面,他强调书法要有根,有法和有度,注重字的间架、结构或者形态等等,在他看来,书法之所以称为书法,在于它的“法”字,有法才能继承高古之风,才能体现出书法的文雅;在“意”的方面,他能够做到继承古风并能够博采众长,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所以,他的书法作品能够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社会不同知识结构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需要。现代社会,人们对书法的分析越来越理性,先生的作品,让人们一看就有震撼感。例如他的行书作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整体布局匀称;书写有缓有快,有音乐的节奏感;用劲有轻有重,如诗如画的韵味;字的每笔呵护法度,互相照应、对称,布势精工,干净利落,富有自然地变化之精妙,实乃千古书法作品中精品。
欣赏淳一先生的作品,你会立即想起千古奇文《兰亭序》,被它无法超越的魅力所吸引。如果说,动人的音乐给人以视听享受,那瑰丽的书法就是一席流动的文化盛宴,给人以精神满足。难怪在采访先生过程中,先生自豪地说:“书法是古老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我写的书法对得起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艺术,我的书法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淳一先生和一般艺术家相比,是一位很注重文人性,非常有思想的书法家,他走的是“要成为一个书法家先成为一个文人”的道路,这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有专长的诗人、作家和艺术家的路,更具体的说是文化人格的养成之路。在书法的道路上,他正用他对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通过依古维新的思想和行为,诠释一种中华人文精神的生命追求,将功力和智慧透落在宣纸上,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对于所有人来说,学习就是信仰,学习就是命运,
只为一席流动的文化盛宴而享受。
在享受的同时,你更会回过头来品味宏宝堂,品味淳一。
修行近,求索远。
在哪里学习书法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向淳一这样的名家学习!
我相信,像淳一先生这样搏时代精神于笔下,有独特创新思想的强大者会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大师!
(编辑:代永东 美术评论家:孟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