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李喜昌展示邹淑琴送给自己的2000元钱
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支取卖粮款时,被告知暂时没钱下午再来。这位急于用钱的农民并没有等,而是径直找到企业负责人要求立即兑现并讲诉原因。企业负责人见状,不仅立即用找零的钱全部付给,还慷慨解囊,当场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农民捐款——
2000元捐款彰显企业家风采
故事发生在2014年11年27日上午9点半。一位身着黄色棉大衣、满脸胡茬子、表情憔悴的农民,手掐卖粮票子,来到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德发金元商贸有限公司营业大厅取款柜台前,支取刚刚卖的玉米款,工作人员很客气地说:“对不起,暂时没钱,下午再来吧。”被告知没钱的农民,当时有点傻眼,显得十分茫然:“这可咋整。”等米下锅的农民没有走,而是找到企业负责人邹淑琴,眼泪吧擦地讲诉了急需用钱的原因。
原来,这位农民叫李喜昌,今年49岁,家住依安县富饶乡兴良村,家中3口人,夫妻俩加独生子。今年22岁的独生子李友,于2013年患上了红葡萄性眼角膜炎,虽然花掉家中所有积蓄还高利抬了1万多元全力救治,仍导致左眼几乎失明,右眼模糊不清,时下,正在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住院治疗。11月26日,在医院护理儿子的李喜昌的妻子来电话说,钱花没了,医院让存款。李喜昌这才急忙将18亩地玉米脱粒,27日一大早,拉到德发金元商贸有限公司卖了,便急三火四支取现金,没想到没钱,这才找到企业负责人邹淑琴。
听完李喜昌的叙述,邹淑琴当时眼圈就红了。邹淑琴接过李喜昌的卖玉米票子,急忙到支付现金柜台前交给工作人员说:“算算多少钱。”很快,2.1万元的金额出来了。知道库存现金有多少钱的邹淑琴,跟工作人员说:“把面值20元的找零钱拿出来,付给这位农民。”面值20元一张的现金就剩2万元,还差1000元。邹淑琴一转身看到丈夫孙福利,立马追急地说:“快去,给我张罗3000元钱。”“不就差1000吗?”丈夫不解地问。“你别管了,让你张罗3000就张罗3000。”
不一会,孙福利给邹淑琴送上3000元钱。邹淑琴先拿出1000元,交给李喜昌说:“这1000元,是你卖玉米的零钱。”紧接着,邹淑琴将2沓10元面值的钱,递到李喜昌的手中说:“这2000元钱,是我送给你的,给孩子治病要紧,快往市里赶吧。”捧着2.1万元卖玉米款和邹淑琴捐给自己的2000元钱,朴实憨厚的李喜昌,鼻子阵阵发酸,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谢谢。”
刚开始,连李喜昌叫什么名,是哪里的农民都不知道的邹淑琴,竟然在弄清事情原委之后,不仅立即付给李喜昌全部卖玉米款,还慷慨解囊。虽然钱不算多,但表现出的却是一种风格。在场的人们无不为邹淑琴大度豁达之举所感动。
今年48岁的邹淑琴,1993年从依安县制米厂下岗之后,怀揣仅有的35元钱,开始了农产品收购贩运生意,靠积累式滚动发展,于2001年创建了依安县三利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总经理。她创办的企业被齐齐哈尔市政府授予个体私营经济“龙头企业”、“先进民营企业标兵”,连续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企业”、“民营企业标兵”。她本人被授予全国“爱国企业家”、省“下岗再就业女明星”、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鹤城十大女杰”、“十大杰出青年创业明星”和县“十佳创业女明星”等荣誉称号。他还连任黑龙江省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2014年,邹淑琴在依龙镇投资5000多万元,创建了仓储能力达25万吨粮食的德发金元商贸有限公司,正当玉米收购火热进行时,曾经掏出20多万元资助农村贫困户的邹淑琴,于11月27日,再次表现出对待农民朋友慈善、厚重的情感。(作者 王洪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