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安市兰岗西瓜协会调委会副主任高波(左一)
用经验和科学知识化解纠纷
兰岗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南部),201国道(鹤岗至大连),牡图铁路(牡丹江至图门),贯穿兰岗境内,气候特别适应西瓜种植生产。兰岗镇及周边地区西瓜种植面积在四万亩左右(全市面积大约十万亩),总产约十万吨。兰岗西瓜协会成立于1988年3月,以栽培西甜瓜为主业,辐射兰岗10个村及周边乡镇,会员2646人,会员年经济效益在2、3千万元以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俄罗斯。
按照“协会内纠纷协会内解决”的“自疗自愈”调解模式,高波抓住在产、供、销易出现问题的各环节,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如会员集中销售农产品时,易出现合同收购纠纷的情况,提前介入,在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时调解员主动参与,帮助审查合同内容,讲清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督促合同的履行,保证了农户安心生产。2013年8月25日,兰岗镇民和村瓜农张志武卖西瓜,因西瓜“水托”较重,客商装车时甩出许多,张志武的妻子“心疼”了,与客商争执起来,双方互不相让,在瓜地里僵持起来。高波得***后马上带两个调解员赶到民和村张志武的瓜田里,先向他们讲解了西瓜“水托”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再向张志武两口子讲了客商销售“水托”西瓜的难处,将心比心,而且还会影响到兰岗西瓜销售的信誉,说得张志武妻子低头认错。一场纠纷圆满解决,瓜商满意,瓜农也学到了相关技术,既维护了客商利益,也维护了兰岗瓜农信誉。客商十分感动,握着高波的手不住地道谢:“刚开始我以为你们都是协会的人,不会为我们讨公道,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求助于你们,没想到你这么真心帮我解决,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2014年6月中旬,兰岗村瓜农郭明与地邻孙洪涛发生争执,郭明拿着西瓜小苗领着孙洪涛找到高波,说自己的瓜苗栽到地里不见长势,而且还不吐蕊,认为是孙洪涛打土豆杀菌剂使自己家的瓜苗受了药害,要孙洪涛赔偿损失。孙洪涛也搞不清是不是因为自己打土豆杀菌剂导致郭明的瓜苗受害,用求助的眼神看着高波。高波倾听了两个人的诉说,询问了郭明土豆杀菌剂的种类,孙洪涛瓜地的墒情。然后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们俩,孙洪涛使用的土豆杀菌剂不会对西瓜苗造成伤害,首先解除了孙洪涛的恐惧状态。可郭明有点懵了,不是土豆杀菌剂造成的,那是啥造成的,损失不是没人赔偿了吗?高波又耐心地想郭明讲解,今年耕地墒情好,你栽瓜时浇水又比较多,造成了土壤温度相对较低,西瓜苗不生根、不吐蕊。又赶上这几天阴天,气温不高,日照不足,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待明后天气温上升,日照充足,地温也上来了,栽苗时的水分下沉后,你的瓜苗自然就会扎根、吐蕊的。郭明将信将疑,高波就凭着个人的经验和掌握的技术,以及个人在协会的名望向郭明打包票,如果一周后还不见瓜苗长,我包赔你损失,或者你的瓜地今年兑给我。郭明见高波这样说,不再疑虑,说我信了。高波又告诉说,可以买促生根的调节剂打上。郭明下午就买了30元的药剂给瓜苗打上了。一周后,郭明的瓜苗明显见长。两地邻的矛盾彻底化解了。这一年,郭明的七亩西瓜赚了2万多元。过后,郭明、孙洪涛都非常佩服高波的技术,称赞她说的明白,讲的清楚,真有两下子。
因农药商店配药不合理,导致瓜农的西瓜、香瓜不爱坐果引起的纠纷时常发生,高波在调解时都一一的给予讲解明白,不但使纠纷双方都心悦诚服,也提高了部分瓜农的用药常识,而且使一些想为了多赚钱而给瓜农开些对西瓜、香瓜多余农药商店也不敢昧着良心赚黑钱了。
拒收贿赂执意为瓜农讨回损失
“群众发生一些琐碎矛盾不可避免,但不管矛盾纠纷多复杂,都要诚心去面对和疏导,坚持用事实赢得群众信赖,用诚意解开群众心结。”这就是高波的工作态度。三年的印迹,高波立足岗位写敬业,心系群众做好人,书写了平凡岗位的不平凡。
2014年春,协会瓜农又新上了近100栋大棚,瓜农刘国强三户在目的就是东安市场购买了25万元的大棚膜,扣上不到半个月,大棚膜就开始开裂,三户瓜农着急了,赶紧到牡丹江找商家讨说法,商家推卸责任说,是你们使用不当造成的,与他无关。几次三番,没有结果。高波听说后,感到这三户损失不小,主动找三户瓜农察看大棚膜,发现,大棚膜是再生料,不仅透光度不够,拉力也不够,就对三户瓜农说,你们买的是劣质产品,应当向商家讨回损失,你们说不清,我带你们去。商家见高波说得头头是道,是行家,蒙不了人家,就邀请高波吃饭,许好处,并诉苦说,大棚膜不止卖给这三家,周边县市区都有买的,都来要包赔,他也包不起,求高波不要管这档子事。高波拒绝了商家的吃请和许的好处,坦言说,吃你们的饭,拿你们的好处,我是滋润了,可你们知道瓜农得受多大损失,得吃多少苦。赔不起,咱们可以坐下来商量,不赔是不行。商家自知理亏,也怕把事情闹大了,就当场认账了,经过反复争取,商家赔偿三户瓜农20万元。 三年多来,高波调处大小各类纠纷134件,挽回经济损失205万元。
总结提高 创四心三讲两必须工作法
在工作实践中,高波不断总结,千方百计提高调解成功率,自创了一套高效实用针对性强的“四心三讲两必须” 工作法。即:“诚心、勤心、细心、恒心”、“讲法理、讲事理、讲情理”和“必须有经验、必须懂技术”。在调解纠纷过程中,通过认真听取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阐述事实、表明观点,找准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查明纠纷事实真相,找准调解工作的结合点,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工作方式向当事人讲法理、讲事理、讲情理,用科学技术和经验说话,促使当事人明法明理,自主自愿地达成互相谅解的协议,最终化解矛盾纠纷,大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3年7月中旬,由于连日大雨,兰岗镇公路西侧一百多个西瓜大棚被淹,洪涝灾情严重,直接影响瓜农们一年的收入,31户瓜农立刻排水自救,可排出去的水只能排到西瓜大棚西侧的一条老旧排水沟,由于雨水过大,加之排水沟多年没有维修,雨水不能及时排走,淹了附近12户村民的60多亩耕地。12户农户组织起来,又把排进的水排回到瓜田里,这样十几户和上百户的村民就起了纠纷。一方急于排水自救,一方却因对方排水被淹,西瓜大棚自救工作几次中断。在田地里,两方各不想让,都拿着铁锹和镐头,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就在这危急时刻,高波不等不靠,主动采取措施:一方面向兰岗镇司法所汇报取得支持,另一方面及时到达现场控制局面,展开调解,她将全体人员召集到调委会办公室,向大家讲清双方面临的困难,通过为大家算双方的损失这笔账,使种地农户了解到瓜农将出现的损失是巨大的,明白因瓜农迫切的心情才出现排水淹地的情况,实在是迫不得已,在双方都平静下来后,积极磋商自救办法,最后大家都认为瓜农排水自救还要进行,造成农户的损失给予相应的赔偿。经过三次协商,瓜农与耕地村民达成调解协议:31户瓜农租挖掘机及时抢修排水沟,尽最大可能将水排出,大棚排水工作不能停止,对耕地造成的损失,秋收后,根据12户村民的耕地具体的受灾情况,由31户瓜农赔偿相应的损失。合情合理的调解使抗洪自救工作顺利进行,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保护双方的权益。由于纠纷牵扯的农户多,损失惨重,社会影响很大,牡丹江晨报记者闻讯赶来,全程采访,在晨报上以“雨淹瓜农大棚,排水又起纠纷”为题刊登了这起纠纷的整个调处过程。
俗话讲群众的事无小事,可特色农业的事,事事连着群众的利益,哪件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农村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创建和谐的农业生产环境需要调委会,西瓜协会的管理缺不了调委会,兰岗瓜农们的生产中更离不开高波,调委会是一把把开心锁、一座座连心桥,高波和调解员们用他们的汗水和辛勤工作培育着农村和谐、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