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洪选根据当地情况发展高效农业和木器加工,把原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访村”,变成了年产值近1亿元,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的富村,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木器加工园20多家木器加工厂正在发展生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大棚也正在换季种植,的确比较忙,不过村里发展一天比一天好,忙得有劲儿。”难掩疲惫的刘洪选充实又快乐。
北李庄村有3200多人,12个生产小组,是“中原粮仓”滑县远近闻名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近几年,该村在党支部书记刘洪选的带领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同时又建立了木器加工、畜牧养殖等经济项目,全村年产值近1亿元,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谁也想不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北李庄村曾经是滑县典型的贫困村、“上访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2008年,经过民主选举,32岁的刘洪选当选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不甘平庸的刘洪选就立志不守穷摊子,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道路。
说干就干,头脑清晰的刘洪选看到村里几家木器加工活儿做得不错,但都是家庭作坊式作业,不成规模发展受限,于是,他与村“两委”成员统一思想,并征求村民意见,在省道213两侧规划土地,建设了集木器加工、门窗制造、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工业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初具规模,仅做木器加工的企业就有20多家,产品销往河北、山东及河南周边城市,年产值达4500万元,创利税500万元,生产旺季吸纳从业人员500余人。
“要是没有刘支书支持俺发展,俺现在还蜷缩在自家院里做家具呢。”说起木器加工园的发展,村民聂士壮最有感触。2009年,长期在外打工的聂士壮回到家乡,继承祖辈传下来的木器加工手艺,在自家院里帮人做起了家具,由于规模小,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攒不下什么钱。“刘支书主动找到俺,帮俺协调了土地,还帮俺贷款,让俺走上了正轨。”聂士壮说。现在,聂士壮的“报喜鸟”牌家具年产600余套,产值达250万元。
工业发展起来了,刘洪选并不满足,他深知在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北李庄村,只有拓宽农业增收的路子,才能解决贫困的根源。2012年,瞄准滑县大力推进农业攻坚发展的良好机遇,刘洪选引导村民流转土地1200亩,筹措各项资金622万余元,建立了滑县慈周寨镇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温棚蔬菜种植。为了打消村民疑虑,他带头承包10个温棚进行蔬菜种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32岁的聂振飞是村里第一批种植蔬菜大棚的村民,他这样地说道:“以前在建筑工地上打工,顾不了家,2012年村里搞温棚种植,刘支书鼓励我回乡创业,我就报名承包了两个棚,当年就挣了10万块,下一步我打算扩大规模,多种几个棚。”现在,村里像聂振飞一样富起来的村民越来越多,全村温室大棚发展到577栋,面积2300亩,年产值达2500万元。村里无人不感谢刘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