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莲藕书记”说莲藕 返回首页

“莲藕书记”说莲藕

时间:2015-07-27 08:36来源: 作者:liwentao收藏

  莲藕改变陈庄

  范县陈庄镇地处黄河生态廊道,属黄河半滩区乡镇。全镇辖54个行政村,4.1万人,耕地近6万亩,是黄河以北地区重要的“莲藕之乡”、“鱼米之乡”。近年来,陈庄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优越的水利条件,大力发展莲藕种植产业,通过唱好土地流转、莲鳅共作、乡村旅游、拉伸链条这四部曲,促使全镇莲藕产业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7月中旬,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本报记者走访了有“莲藕书记”之称的陈庄镇党委书记付兆俭。

  从1000亩到3万亩

  记者:作为黄河滩区贫困乡镇,陈庄镇没有躺在穷困上等饭吃,而是大力发展莲藕经济,您是怎么迈出第一步的?

  付兆俭:怎样提高土地效益,确保群众增产又增收?我来陈庄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陈庄是纯农业乡镇,光靠一麦一稻,已很难脱贫致富。早在2010年3月,镇党委、镇政府就确定了莲藕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在胡屯村、西许楼村、前后张村先行先试,发展莲藕1000亩,当年喜获丰收,提高了群众参与莲藕种植的积极性。目前,全镇规模种植莲藕已达3.3万亩,覆盖程朱庄、胡屯、陈庄、韩徐庄等32个行政村,2014年产莲藕1.2亿斤、泥鳅40万斤、籽莲20万斤,实现产值3.38亿元。

  探索“莲鳅共作”

  记者:莲藕产业的成型让陈庄人走出了一麦一稻的低效农业经济,那么,你们又是怎样提升这个产业效益的呢,也就是你们说的第二步?

  付兆俭:为提高土地综合效益,陈庄镇还立足莲藕不施化肥农药、适宜泥鳅繁殖生长的资源优势,2013年,创新了莲藕泥鳅生态种养模式,发展莲鳅共作5000亩。养殖户邢春莲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了莲藕、养殖了泥鳅,每天早晨能收泥鳅500斤左右,每天泥鳅收入2万多元,泥鳅不出家门就被连云港的客商抢购一空。黄河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样通过莲鳅共作模式,拉长了莲藕产业链条,每亩莲池产藕在4500斤左右、产泥鳅150公斤左右,亩均收入至少1万元。

  记者:现在,陈庄镇的名气越来越大,除了发展莲藕生产,旅游也很红火,你们是怎么做的?

  付兆俭:我们规划建设了中原荷花园,并重点打造了若干观赏景点。我们的口号是“游览中原荷乡、赏尽天下荷花”。盛夏时节,每天近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当然,这也促进了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改变滩区“苦难形象”

  记者:一提黄河滩区,在好多人印象中就是落后的代名词,作为黄河滩区乡镇党委书记,您的长远规划是什么?

  付兆俭:我们要拉长莲藕经济产业链,开发莲藕系列产品。现在,我们所注册的“黄河之莲”莲藕先后通过河南省莲藕产地与产品无公害认定认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黄河之莲”莲芯茶被评为“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陈庄镇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我们努力引进莲藕、泥鳅深加工企业,不断开发莲藕产业系列产品如藕粉、莲心茶、莲籽精、莲子面条、莲籽酥包装等系列产品。不久的将来,4万多陈庄人会以全新的形象改变黄河滩区以往那种苦难的形象的。

  ●近两年,陈庄镇新增蔬菜保鲜运输车30余辆,有了自己的莲藕专业销售队伍;培育起了1000余人的专业挖藕队伍。农民仅挖藕收入就超出传统稻麦种植模式的纯收入。

  ●目前,全镇已成功流转土地3.5万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成为黄河以北最大的莲藕种植基地,使1.2万余名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

  ●依托现有的莲藕产业,采取以商招商的形式,2015年年初,投资1.2亿元、占地1640亩的范县和升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基本建成,正式启动原种泥鳅培植繁育基地项目,该项目年产泥鳅苗种20亿尾。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