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程丽焕:庭院大棚展新姿 返回首页

程丽焕:庭院大棚展新姿

时间:2016-03-10 07:37来源: 中国农民网作者:吕佳超王洪德收藏
    还没出正月,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公平村5屯程丽焕家房后的蔬菜大棚建设工地,十几号人腾腾火火地忙碌着,有的切钢筋,有的搬运钢筋骨架,有的手把焊枪火花闪闪,勾勒出一幅“闹正月”的绚丽画面。
    程丽焕,今年40岁,丈夫徐洪斌,今年44岁,是庆丰村人。他们于1998年结为夫妻,生育1个儿子叫徐鑫,今年17岁,正在依安县一中读高二。3口之家,和谐美满。
起初,程丽焕和丈夫徐洪斌靠种植十几亩承包田维持生活,收入无几。徐洪斌便步入建筑工地打工,一来二去,学会了瓦工,拎起大铲,哪里有活哪里去。2004年,徐洪斌来到齐齐哈尔市的建筑工地,继续他的瓦工手艺。程丽焕则跟随丈夫一起走进齐齐哈尔市,她在大民镇的一家蔬菜大棚找到了打工的活,这一干,就是5个春秋,程丽焕在打工过程中,不仅挣到了钱,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大棚蔬菜种植的手艺。
2009年7月,由于儿子徐鑫需要回到依龙镇小学上学念书,程丽焕和丈夫徐洪斌便打道回府,来到依龙镇镇郊公平村,经村党支部、村委会协调,他们在公平村5屯买下一处前后院比较宽大的平房定居下来。
    回到依龙镇后,程丽焕仍然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徐洪斌继续他的瓦工生涯。
    2011年,依龙镇按照本镇撤屯并村集中建设农民公寓楼的“丰林模式”,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工程,程丽焕亲眼看到很多农民住进了楼房,她发现住楼房的农民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加了,而依龙镇大棚蔬菜基本为空白,自己有大棚蔬菜种植的经验,觉得给别人打工赚,不如自己扣大棚种蔬菜。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丈夫徐洪斌的大力支持。2013年秋后,投资8万元,建起1个120平方米的育苗温室,1个564平方米的大棚。这年冬季,程丽焕在温室内种上了叶菜,2014年春节前后,叶菜上市,不仅丰富了居民节日的餐桌,而且净赚了2000多块。
    2014年早春,程丽焕将在温室培育的较大个头的西红柿、中等个头的牛奶柿、较小的菇娘柿3个品种的西红柿移栽到大棚,随后,又将在温室培育的叶菜移栽到西红柿地垄沟,使整个大棚内全部布满绿色面积,做到天天有叶菜上市。到了六七月份,大棚柿子陆续上市。西红柿罢园后,紧接着移栽旱黄瓜和水黄瓜,同样在垄沟移栽叶菜,赶在入冬前上市。一年种2茬大棚蔬菜,入冬后,仍然利用温室种植叶菜。2014年,程丽焕种植的大棚蔬菜获纯效益2万多元,2015年净剩3万元。
    程丽焕在种植大棚蔬菜过程中,一粒化肥不用,清一色施用猪粪、鸡粪、羊粪等农家肥,无论叶菜还是果菜,属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绝对安全,并且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因此,程丽焕的大棚蔬菜不愁销。
    看到大棚蔬菜前景广阔的程丽焕,猴年春节后,与丈夫徐洪斌商量,决定扩大规模,投资10万元,再建2栋各564平方米的大棚和1个100平方米的温室。听说程丽焕建大棚,屯子里的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分文不要,主动帮忙,很快,大棚骨架就立了起来。今年,程丽焕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将向年收入10万元目标挺进。蔬菜大棚面积的扩大,程丽焕打算在本屯雇几个贫困妇女帮忙,让她们通过在蔬菜大棚打工也尽快脱贫。(通讯员吕佳超王洪德)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