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小康路上的领路人 返回首页

小康路上的领路人

时间:2016-09-20 08:28来源: 中国农民网作者:王洪德收藏
 ——达呼店镇丰宝村主任孙俭君致力于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事儿
 
    今年43岁的共产党员孙俭君,土生土长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呼店镇丰宝村。1989年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与父辈们一道,伺弄承包田。几年下来,总想挣大钱的孙俭君,不甘于一条道跑到黑的“土里刨食”生活,经过一番思考和调研,选择了营销蔬菜行当,踏上了“倒倒买倒卖”做买卖的道路。短短几年功夫,孙俭君靠广交朋友,有了固定的蔬菜营销渠道,靠滚动发展,有了积蓄,买了大卡车,跑南闯北,贩运蔬菜,不仅赚到了钱,而且收获了快乐、长了不少见识。有了钱的孙俭君没有趾高气扬,好善乐施的一举一动,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2011年秋季,村委会换届选举,眼睛里不揉沙子的选民们,把目光一致投向了孙俭君,9月22日这天,孙俭君高票当选为丰宝村的村委会主任。从此,孙俭君在自己勤劳致富的同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带领乡亲们一起踏上康庄大道。为了全村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把一颗滚烫的心,用双手捧给了他爱戴的村民们。经他手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儿、实事儿,用肩扛、用笸箩抬,也扛不完、抬不尽。
为民铺平致富路
    丰宝村有4个自然屯,1082户,3886口人,2.5万亩耕地,是一个以种地为主的较大村庄。孙俭君老早就发现,每年一到雨季,村屯道路吞轴没瓦,车辆里不出外不进,村民出门穿靴子,农民们生产的蔬菜和畜产品,根本无法运送到村外,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发家致富步伐。孙俭君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修路。当时,村委会不仅没钱,还有债务。别说修水泥路面,就连修砂石路也拿不出分文。孙俭君思来想去,冒着被戴上增加“农民负担”风险的帽子,在村委会上提出集资修砂石路的倡议,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决。当每户出200块钱修砂石路面的议题提出后,村民代表个个表态,全力支持,很快成为全村民众的自觉行动,一呼百应。2011年秋季,丰宝村打响了整修村屯道路战役,村里出挖掘机、推土机、碾压机,挖路边沟,提高和整平路基,村民出钱买砂石。很快,所有村屯道路全部由土路变为砂石路。转过年来,又通过村民集资办法,修了2条4公里农田路。在丰宝村通往共和镇道路上的丰宝村段,有一处“中排干”泄洪通道,由于历史以来,年年汛期将道路扒开泄洪,然后再堵上,不仅影响农民农田作业,还影响交通。2016年春季,经孙俭君协调镇政府投资6万多元,丰宝村出挖掘机,组织农民出义务工,对这段路打地基下4排8节直径1米涵管,涵管上面全部硬化,彻底解决了断头路问题。同时还将通往墓园的2公里土路变为砂石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对故人墓葬和祭奠。在土路变为砂石路面后,养护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不再向农民摊派。现在,丰宝村砂石路面平坦,四通八达,农民们再也不为汛期出行不便、农畜产品卖不出去而苦恼了。
协调贷款解民忧
      孙俭君发现,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民加快发展的又一障碍。很多农民因手中资金不足,种地投入跟不上,发展养殖业没本钱,导致土地产出率低,养殖业发展不起来。为了尽快摆脱村民们缺少资金发展生产的窘境,孙俭君迈开双腿寻求外援。他凭借自己做买卖时期结交的朋友关系,跑区进市,探寻解决农民发展资金渠道。功夫不负有心人。齐齐哈尔市龙江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被孙俭君一心为村民的诚挚情感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帮忙。经孙俭君积极努力,2012年春季,孙俭君为村民们拿到龙江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信用贷款600万元。这一年,农民们购撒着欢儿地用贷款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机油等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投入大大增加,秋后,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好收成。还有的农户用贷款购买蛋鸡雏、仔猪等畜禽发展养殖业。全村形成了农牧并举发展生产新格局。也就是这一年,贷款户何国才身患癌症病故,为治病,家里花掉十多万元,拉下一笔不小的债务,3万元贷款无力偿还。为了信誉,孙俭君主动捐款1000元为何国才偿还银行贷款,在孙俭君的影响下,村民们你拿200元,他拿300元,通过大伙儿拿钱,还清了银行贷款。龙江银行行长得知此事,深为感动,2013年,不仅继续给丰宝村提供贷款,而且将利率降到最低程度。由于丰宝村讲信誉,没有不良贷款现象发生,每年都得到千万元贷款支持,既为富裕户锦上添花,又为贫困户雪中送炭。
发展产业促增收
      在扶贫攻坚战打响之际,丰宝村通过严格按照贫困户条件进行精准识贫,最终确定350户为贫困户,1074人为贫困人口。通过排查,在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814人。为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劳动摆脱贫困,与全村农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丰宝村在充分利用好扶贫政策、借助外力的同时,孙俭君把搭建产业扶贫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剂良方。首先发展用工量较大的蔬菜生产增加贫困人口收入。2016年,在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孙俭君积极引导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民压缩玉米面积,增加蔬菜面积,全村洋葱、大白菜、大葱、大头菜、豆角、萝卜等蔬菜种植面积达1.1万亩,这些蔬菜在种植、管理、收获过程中,需要几百人,孙俭君便有意识地协调蔬菜种植大户,让有劳动剩余时间的贫困人口来蔬菜基地打工,每小时8元、10元、15元不等,一年下来,每个劳动力都能净挣七八千块。其次创办企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本村能人立足本地资源创办企业。目前,以烘干玉米为主的粮食烘干塔、以大白菜、萝卜等蔬菜为原料生产酸菜、咸菜的酱菜厂已经投入生产,较大型的蔬菜保鲜储存库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孙俭君协调这3家企业,在用工上,优先贫困人口,所用装卸工、搬运工、检质检斤员、保管员、保安等工种的长短工由贫困人口来承担,200多位贫困人口通过在企业务工,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牵线搭桥卖蔬菜
     面对玉米退出保护价、再一味追求多种玉米,可能导致家庭收入锐减的现实,去冬今春,孙俭君一方面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宣传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走在农民中间,把压缩玉米面积后,种啥、咋种广而告之。以往,丰宝村玉米种植面积在90%以上,今年,经孙俭君细数再种植玉米利弊,压缩了玉米种植面积,改种洋葱6000亩、大白菜3000亩,还有2000多亩大葱、萝卜、豆角、大头菜等蔬菜。尽管严重干旱,由于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各种蔬菜仍呈大丰收景象。进入9月份,各种蔬菜到了收获和销售季节,由于知名度低,6000多万斤洋葱和3000多万斤大白菜无人问津,菜农们着急又上火。孙俭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连几天,不能让菜农伤心的念头,始终在脑海中缭绕。很快,孙俭君拿出良策,他精心挑选2名责任心强、能说会道、不怕辛苦的青年农民,手掐宣传单,南下北上,到各大中城市蔬菜批发市场,通过张贴、发放宣传单和召开蔬菜销售推介会,广泛宣传丰宝村洋葱和大白菜数量、品质、价格、交通状况及免收代收费、免收过秤费、免收装车费、免费食宿、安排专人免费看货等承诺,一些蔬菜营销商觉得有利可图,一时间,孙俭君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咨询者络绎不绝。自9月中旬以来,丰宝村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从外地赶来的一辆辆大卡车,装满洋葱和大白菜,奔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担心洋葱和大白菜会烂在家里的菜农们,看到自家的洋葱和大白菜找到了“婆家”,变成了一沓沓人民币,愁容变笑脸。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人民政府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