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位卑不敢负斯民” 返回首页

“位卑不敢负斯民”

时间:2017-02-27 06:43来源: 中国农民网作者:王洪德吕佳超收藏
——依安县依龙镇德成村第一书记高志发勤政为民的事儿
   
    2015年9月,时任双阳河水库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的高志发,被任命为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德成村第一书记。当时,这位1997年入党、2000年参加工作、年仅38岁的青年干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即兴作诗一首,从内心深处发出:“九霄澄澈日昕昕,一袖清风一袖云。长使此心纯似雪,位卑不敢负斯民。”的誓言,充分表达了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仆的思想情怀。2016年9月,高志发调任依龙镇党委宣传委员一职,同年11月初,由于德成村书记辞职,他这个“第一书记”,以初心不改、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持德成村全面工作,凭着一颗为群众服务的赤诚之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泛赞誉。
走马上任访民情
    地处依龙镇小城镇南郊、坐落在双阳河北岸的德成村,有800多户3000多口人2.5万多亩耕地。土生土长在农村的高志发,虽然对黑土地并不陌生,但冷不丁的到异地担任第一书记,仍感心里没底。为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他怀着满腔热情,来到德成村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从了解村情民意入手,问计于民。访村干部。入村第一天,通过召开“两委”班子成员会议,问全村概况,问发展路子;访重点户。他来到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五保户、低保户、老干部、留守儿童家中,对这些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重点走访,倾听心声,征求意见;访村民。逐户走访,问群众疾苦,问矛盾纠纷,做到民情走访全覆盖。高志发在日记中写道:基层干部群众最重感情,在村里开展工作,需要群众的尊重和支持,更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础。要做好第一书记,必须带着真情,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多向基层干部学习,主动与村民交朋友。只有距离拉近了,和村民融合在一块儿,工作才能更好开展。
凝心聚力建堡垒
    高志发认为,第一书记进村开展工作,就是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力促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带领全体村民奔向小康社会这一重任,牢牢抓在手上。在他看来,抓党建、促发展,是根基,是柱石,是责任所在。只有将“核心”打造成为钢铁般坚硬,才能富裕村民。所以,高志发上任后做的第二件事儿,就是抓“两委”班子建设,在打造理想信念坚定,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强的班子上做文章,他从抓班子、建制度、聚民心入手,坚持党建引领,把建设坚强的基层组织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党建学习制度,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电影《第一书记》,学习小岗人在沈浩同志带领下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创业精神。定期组织党员上党课,邀请上级领导前来授课,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意识。以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党员的心“热”起来,身份“亮”出来,作用“强”起来。选择一批视野宽、思路活、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为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
解决问题手不软
    由于各种因素,德成村有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没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高志发在召开的村屯干部会议上明确表态,我们是给老百姓干事来的,不是整事来的;是给老百姓解决矛盾来的,不是制造矛盾来的;是给老百姓造福来的,不是造孽来的。他还说:“官有多清正,身板就有多硬,只要你不去祸害百姓,老百姓也不会去祸害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心里,百姓的事无小事,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他都能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一一给予回复和解决。2016年末,有几户村民找到高志发,说村里给他们分的土地不够,以前多次找过村里,一直未能给予解决,希望高书记给个明确说法。高志发向村干部及知情人逐一了解情况,详细询问了这几户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和向上级有关部门咨询,按照政策,应该把欠这几户村民的土地补齐。经村“两委”干部研究,从机动地里抽出一部分补偿给了几户村民。村民好几年的诉求终于得到圆满的答复,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16年秋,有一个村民找高志发,反映镇里免费给贫困户的卫星电视接收器被屯长送给亲戚了,高志发马上进行调查,经核实,村民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高志发严厉批评了屯长,并将卫星电视接收器送到贫困户家里,安装调试好,又向贫困户道了歉。事后,高志发在有些村民口里得知,以前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由于没人举报,也都不了了之。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高志发召开全体村屯干部会议,强调说:任何人再敢截留上级发给贫困户的钱和物,一定严肃处理,绝不留情。此举深得德成村老百姓的赞赏,都说高书记身清气正,是老百姓的好官。
心里装着老百姓
    扶贫攻坚战役打响之后,德成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4户18人。为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让贫困户与全村农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高志发将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牢牢抓在手上,对贫困户既“输血”又“造血”。首先帮助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他们把土地流转出去,给他们申请低保,参加医疗保险,并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联系工厂,转移劳动力。高志发还自掏腰包,给部分贫困户买来鸡雏鹅雏进行养殖,在出栏的时候还帮助出售,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到2016年年底,已经有脱贫4户6人彻底告别了贫困,步入富裕户行列。对尚未脱贫的 10户12人,高志发正全力以赴力争2017年全部脱贫。高志发无论走在哪里,兜里都揣着一本工作手册,老百姓反映的事情他都一一认真记在本上,能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也积极帮助寻找解决办法的门路,在高志发的工作手册里,记满了像梅世海、崔庆和这样的贫困户档案。哪家有困难,哪家需要帮助,他都一清二楚。逢年过节,他还去这些困难户家里看望慰问,给他们送去生活所必须的大米、白面、豆油等物品。2017年1月,德成村的一名贫困老党员去世了,家属找到高志发书记,说是没有钱办丧事。当时村里一分钱也没有,但又不能眼看着死者不能下葬,他告诉死者家属,先从亲朋好友处借钱把丧事办了,以后村里再给适当照顾,并自掏腰包,给死者家属拿了500元钱。高志发经常说:“身上没有土、脚上没有泥,不是合格的基层干部”。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你对老百姓亲,他们就会对你更亲。”
带领群众市场
    德成村地处低洼盐碱地带,常年以种玉米为主,2016年玉米价格下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今后如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困扰着农民们。2016年12月份,高志发带领部分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先后到坐落在依安县的黑龙江鹏程生化公司和依安东方瑞雪糖业公司考察学习,对玉米、甜菜、水稻、杂粮杂豆等市场前景进行了详细了解。通过专家解读农产品供求关系,使参加学习的人员受益匪浅,转变了市场观念,认识到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性,只有调整农业结构,才能增加收入。考察学习回来后,高志发多次召开种植结构调整会议,还和村屯干部深入到农民家里,坐在农户炕头上,宣传种植结构调整的好处,给农民算细账,要求农户要转变小农意识,转变发展思维,转变市场观念。目前,2017年种植计划已经四脚落地,将玉米种植面积降到40%以内,大豆、芸豆、甜菜、葵花等能够增产增收的品种相对增加,备春耕生产正热火朝天进行当中
    “脚上沾多少泥,就能给群众办多少事”,高志发常说,有位就要有为。他把老百姓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2017年,他心里装着几件大事要做。一是把德成村的一段土路修好;二是让全村老百姓都吃上自来水;三是把德成楼区的防水做好,破损了的单元门进行更换。
    “位卑不敢负斯民”,正如高志发在诗里说的一样,他不以位小而不为,一心为民,大公无私,清正做人,在为百姓谋福利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