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农村姑娘进城打工20多年 仍坚持写诗 返回首页

农村姑娘进城打工20多年 仍坚持写诗

时间:2017-06-22 10:39来源: 中国三农网作者:收藏

  在陕西西安南稍门一个老旧的家属院里,44岁的肖燕在40多平米的租屋阳台里浇花。小小的阳台上放满了花,肖燕说这是她家最美最有诗意的地方。20岁出头还是一个村姑的时候,爱写诗的肖燕从陕南西乡来到西安,在西安20多年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生活艰辛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在《我为什么会写诗》中肖燕写道:“我比村姑,只多了一种情怀。”


  肖燕17岁开始写诗,那时肖燕正读高二,在一次语文作文中,她的一首诗歌受到语文老师的关注,后来她利用课余时间写了几首小诗,并把诗歌送到校报编辑部,她的几首诗歌在学校的报刊上刊登了,引发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被学生亲切的称为校园诗人,或许是心灵触动,或许是有感而发,继而深受鼓舞,从此她的写作热情高涨,一发不可收拾,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实现诗歌梦想,她来到西安打工。当学徒、开花店、做销售、发广告、当群众演员……生活的不易,柴米油盐的琐碎没有消磨掉她对诗歌的热爱。

  26岁时,肖燕在西安结婚了,一年后,有了孩子,当时家里的经济不太宽松,就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补贴家用,刚好附近医院门口的一个花店正要转让,她就接了下来。由于以前在花店上班掌握了一些经营花店的经验,自己单干了,如鱼得水,有一天,她兴致来了,随手给花店创作了一首诗歌,用毛笔写好后,贴在墙上,来花店看花的人,随口夸奖,啧啧称赞文笔不错,聊着聊着,就买了一束花。两年后,花店拆迁不能再开。


  花店开不成了,肖燕就在超市促销、发传单、到剧组当群众演员,虽然一天只有五六十元收入,但挣点就能补贴家用,减轻老公的压力。城里打拼的艰辛让肖燕也有回乡当村姑的念头。前不久她在诗中写道:“我想与姑爷一同回到西乡的乡下,不出山门,不进县城,只要有粮食和衣服。”

  肖燕说自己的诗灵感源于生活。她的诗歌创作方式很简单,出门买个菜、逛个商场、去趟早市、电视剧的某个情节……都能触发她内心某个敏感的小神经。最开始她的诗句可能朴拙、幼稚,然而她却忠于内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创作,如今她的诗歌风格已趋成熟,在网上发表的不少作品也得到了网友的肯定与赞扬。

  一年又一年、诗句密密麻麻写满了五六个本子。如何在生活入不敷出的时候仍旧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或许就如肖燕的作品《我怎么会写诗》中所说的:“我比村姑,只多了一种情怀”。


  “《两只蝴蝶》这首散文诗很多人喜欢,得到大家的高评价时我有些受宠若惊,诗歌不过是我的灵魂与生活碰撞的产物,我希望自己能不为任何目的去写诗,单纯反映生活的悲欢离合。”肖燕说。

  2014年,她同四名草根诗人联合出了本诗集《关中诗魂》,收录了她22首诗。出这本诗集每人花了2000元,一人分得1000本书。书名还是陈忠实先生题写的。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