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从“漫天弥雾”到“风清气爽” 返回首页

从“漫天弥雾”到“风清气爽”

时间:2012-06-04 10:40来源: 作者:收藏

  DD绵阳市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

  “实行秸秆还田技术后,土地也不用耕了”、“种‘懒庄稼’硬是安逸,省工省力不说,田里也不冒烟了”。

  从2009年起,绵阳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试点,并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市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连续两年在全市实施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10万亩次,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秸秆焚烧找到了一***现实捷径。

  ***焚烧秸秆之痛

  开全省之先河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焚烧秸秆一旦加剧,绵阳机场飞机将面临停飞》DD2009年,媒体一篇不足400字的新闻,其醒目的标题刺痛了不少人的心。

  就在刚刚过去的夏收季节,绵阳市不少市民仍记忆犹新,尽管禁令不断,但田间农民焚烧小麦、油菜秸秆仍随处可见。

  因秸秆燃烧产生的烟雾,严重地污染了空气,致使能见度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地面和空中交通安全。

  能不能找到一***有效的办法,既让农民不再焚烧秸秆,而且能使秸秆还于田?2009年8月,市上组织农业、农发等部门专家,深入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为***农民焚烧秸秆寻求对策。

  调查表明,绵阳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320万***,占全市有机肥年资源总量的33%,被丢弃和田间焚烧占到了全市秸秆总量的32.8%。

  事实上,劳动力缺乏成为主要因素。据调查,在全市现有400多万农民中,常年出省务工占到了120万人,而在省内附近务工至少也高达百万人。真正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不足200万人,且老弱病残不在少数,不少人干脆一把火焚之。

  秸秆成功变废为宝

  一亩田可增收300元还省力省时

  2009年10月,经市农发办积极争取,由国家农发办支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稻麦油免耕秸秆覆盖节本增效技术集中推广”试点工作在游仙区忠兴镇拉开了序幕。

  为确保项目成功,当年,绵阳市选择了水源******好、农民积极性高的曲阳、光明等4***村3000亩稻田先行进行了试点示范。

  “用秸秆还田免耕技术,不但省时省力,我家一亩油菜比去年多卖了100多块钱,而且地也不那么板结了。”游仙区忠兴镇曲阳村村民文绍理通过实践,对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

 [1]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