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植保专家:抓小抓早便可防可控
(记者 李淼 实习记者 刘旭东)受5月降雨较多、虫源丰富等多因素影响,稻飞虱目前已在川南、川东的泸州市、宜宾市、达州市等8市35县见虫,全省累计发生面积达258.48万亩,高于常年。省农业厅预计今年我省稻飞虱大发生,将达900万亩左右。
昨日,省农业厅植保专家呼吁广大农民朋友高度重视,只要做到抓小抓早,就能实现虫害可防可控,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田间虫量明显高于常年
据了解,我省2007年稻飞虱曾特大发生,面积达1043万亩,省政府曾启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II级应急预案进行有效防控。
今年5月以来,受华南、西南等地虫源丰富、气候有利等因素影响,稻飞虱再次在我省呈大发生态势。“虫害是从华南迁入西南地区的,现主要在川南、川东等地发生严重。”省农业厅植保站推广研究员、防治科科长罗怀海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我省稻飞虱虫害呈现诸多特点:一是迁入时间早,4月20日即在兴文县始见稻飞虱,大部分县区始见时间比去年提前17—45天。二是迁入峰次多、灯下虫量大。三是田间虫量明显高于常年,如叙永县平均百丛虫量1万头以上,高于2007年、2009年同期。四是同期发生面积明显增大。目前已在宜宾、达州等8市35县见虫,全省累计发生面积达258.48万亩,大于常年。
“根据近期虫情动态、未来天气趋势,预计今年我省稻飞虱将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发生面积900万亩左右。”罗怀海表示,如控制不力,一般会造成水稻减产10%—20%,严重的甚至绝收。
因地制宜选择药剂防控
“我们将严格执行重大病虫防控预案制、值班制和督导制;坚持病虫监测汇报制、会商制和预警制。”罗怀海告诉记者,各地还将利用电视、报纸、明白纸、短信等形式,组织万名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现场培训,并发挥全省2700多个植保专合组织和8万多台高效机动喷雾器作用,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据了解,省植保站已于5月底发出“加强稻飞虱防控的紧急通知”,要求目前全省以川南、川东稻飞虱常发区、虫源地为防控重点。各地要从“2012年四川省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荐用药(第一批)”品种中,选择适合本地的高效低毒药剂,对目前农药市场上未经登记和试验验证的防治药剂,不得推荐使用。
专家同时表示,广大农民朋友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做到抓住关键时期,抓小抓早,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据介绍,稻飞虱防治可在孕穗抽穗期百丛虫1000头以上进行,杂交稻穗期防治指标可放宽到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宜在稻飞虱小若虫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治,宜早不宜迟。防控要掌握好施药技术,喷雾于水稻中下部,施药时要喷湿喷透,施药后田间保持寸深浅水层3—5天。
在用药方面,防治稻飞虱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嗪酮、噻嗪酮·异丙威、吡虫啉等药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此外,利用稻田稻鸭共育,对水稻抽穗前的稻飞虱等虫害及草害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广大农民朋友可向当地植保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咨询适合当地的药剂和防控方法。”罗怀海说,目前虫害如果控制得当,就可减轻川西、川北的水稻虫害防控压力,为全省水稻安全生产作出积极贡献。(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