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几多愁 恰似一江脏水“难入口” 返回首页

几多愁 恰似一江脏水“难入口”

时间:2012-06-18 16:29来源: 作者:收藏

  佘宗明

  广东紫金蓝塘镇由于政府供水工程“年年只会流脏水”,近二十年里,镇民几乎都靠买山泉水和打井度日。同时,居民还要为每立方米脏水掏钱1.5元。县镇两级政府的解释是:“没钱”。(6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脏水,一流便是二十年。用脏水,俨然是当地百姓的宿命般境遇。时间沉淀,世事变迁,那一江脏水却历久不变。“仅供洗涮,严禁入口”,当饮用被排斥在自来水功用外,你我看不到“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田园情调,只能看到悲怆的民生底色。

  水依赖,是生活的庸常情形。可在蓝塘镇,用上干净的水,却成奢侈,他们用“污水三千”来洗涮,用井水山泉来滋养口腹的焦渴,不难想象,他们须忍受的生活煎熬、疾患风险,也是旷日持久的。

  喝上清洁的自来水,有这么难?在供水已被基础设施覆盖的当下,答案当然是不。可在蓝塘镇,“年年流脏水”,似乎是个无解题。年久失修的蓄水池,老化的管道,让人惊心。当水源沿着露天的水池“裸奔”而来,想不发臭都难。

  水质离谱,百姓遭殃。难以喝上“放心水”,成了他们的生活包袱。那些近似荒废的供水设施,是民生苍凉的剪影。当然,他们只是“池鱼”,人祸的肇因在于,在官商合股的体制掣肘下,替

  代性的自来水工程,总在成本考量下频频烂尾。

  一次又一次,自来水厂重建因“资金断链”胎死腹中;纵然在今年2月,“官商合股”寿终正寝,饮水工程建设仍如“无米之炊”……以此看,一句“没钱”解释,仿佛名正言顺。只是,就算“差钱”理由成立,公共服务就能被搁置?提供能喝的水,本是政府职责,民生的基本福祉,不该沦为“财政缺口”的祭品。再者,当地的“合股”模式,造成供水的“去公益化”,让它变为牟利工具。当“赚钱”成了城镇供水的意义指向,水质治理的动力匮乏,恐怕不只是“缺钱”那么简单。

  招标困难,凑钱不易,是当地治水的纠结点。其情可恤,毕竟若财政欠奉、补贴稀少,建新供水线,没法越过“差钱”的坎儿。不过,为民众供给洁净的水,兹事体大。在程序内无计可施,也不能不作为;在程序外寻找补救措施,当是起码的治理理性。还原供水的公益性,不能拿商业化当“救命稻草”;居民为脏水掏腰包,财政投入更不能“旁观”。

  “舌尖上的脏水”,让民生失去了“福祉光泽”。前不久,媒体还曝国内自来水质不尽如人意。在此情景下,问百姓能有几多愁,只能是恰似一江脏水“难入口”。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