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话说新农村:雀舌、蚕茧和萝卜 返回首页

话说新农村:雀舌、蚕茧和萝卜

时间:2012-06-20 14:32来源: 作者:收藏

    人工费越来越贵,农民要求越来越高,都是大势所趋,都在情理之中。廉价消费农村劳动力的时代即将消失

  蒲江的春天是从一杯清茶开始的。这里是四川成都平原向川西雪山过渡的丘陵地带。每年春分之前,茶农们就下地采茶了。晨雾还没散尽,茶园里的人多了起来。成佳镇万民村老李一家三代齐上阵,老的六七十岁,小的10岁。

  茶圃新绿,曲陌绵延,如诗如画。可是,采茶既要吃苦耐劳,还要心灵手巧。采“雀舌”尤其费工夫,须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肚轻轻拈住嫩芽接近根部的位置,往上一提。讲究节奏、力度,太快容易断芽,捏得紧容易伤芽,等级、价钱就大打折扣。一采一芽,采得3.6万芽,大约四五斤鲜叶制成1斤雀舌,这茶来得真不容易。采1斤鲜叶20元,一个青年妇女一天采六七斤鲜叶,抬不起胳膊直不起腰,挣100多元。因此,采茶工越来越难请,四川、安徽、浙江茶叶产区,到处都不好请。

  采桑叶成本也在提高。广西南宁的横县镇兴村,家家户户种桑养蚕致富。这几年蚕茧的价格好。可是,蚕宝宝能吃,还要吃新鲜桑叶,凌晨4点到晚上11点不停地加餐。韦喜腾家8亩桑田,必须请工采桑,3毛钱1斤桑叶。还种1亩做花茶用的茉莉花,顾不过来的时候,眼瞅着结了骨朵没工夫采,只好看着它开花、凋谢。

  雀舌和蚕茧价格高,人工成本增加可以消化。萝卜、白菜压力可就大了。不过,谁也不会因为萝卜白菜便宜,就义务劳动。在四川蒲江县西来镇,正遇到一拨收萝卜的。种植户叫杨伟,人家头年收了水稻,他租种一季萝卜,面积不少,一共200亩。拔萝卜、清洗、装车,有说有笑,好不热闹。杨伟只管租地和销售,种植、管理、收获,交给一个“工头”,他负责招呼村里人干。一二十人,每人工钱也是一天100多元。算下来,光收萝卜的成本1斤就0.17元。还有租地、化肥、运输费用,因此,价格太便宜做不来。干活的都是“5060”人员,每天得卡车接送,而且当天点票子付工钱。

  可见,不仅是东部沿海“招工难”,城市找保姆难,中西部农村也是“请工难”。人工费越来越贵,农民要求越来越高,都是大势所趋,都在情理之中。新疆不得不在棉花成熟前就到内地组织拾花工,宁夏必须在枸杞采摘之前就预先请人。这些都是又晒又热又累又伤手的劳苦活。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干,好在年龄大的中国农民仍然保持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否则,用工问题将更加突出。

  “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可以肯定越来越近了。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口红利越来越低,廉价消费农村劳动力的时代即将消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我们必须理性、客观地看待城乡、工农利益调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美好。另一方面,经历从“招工”到“请工”的转变,我们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日前,在江苏徐州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看到,一个机器手搞瓜苗无菌嫁接,工效比人工提高6倍以上。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手段应运而生,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