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官员呼吁各国可持续利用土地 返回首页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官员呼吁各国可持续利用土地

时间:2012-06-20 14:32来源: 作者:收藏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25日电(记者 陈莹莹 张云龙)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副执秘曼苏尔·恩戴耶在“亚洲防治土地退化、荒漠化及干旱问题区域媒体研讨会”上表示,在下个月的里约+20峰会之前,要向各成员国呼吁重视可持续利用土地,呼吁媒体、各国政府能够共同合作,促成实现治理土地荒漠化新目标的共识。为此,记者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他进行了专访。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UNCCD)将于6月下旬在巴西举行的里约+20峰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向成员国提出三个目标:实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2030年毁林零增长;2020年在易干旱地区施行治理干旱政策和防备。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荒漠化定义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根据联合国数据,因为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肥土流失。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十亿人口受到土地沙漠化的威胁,74%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

  “在里约+20峰会开幕前,我们希望唤起各成员国对可持续利用土地的重视。”曼苏尔·恩戴耶说。

  “尽管每项治理工程都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但不治理的代价远高于治理的代价。”

  “不治理的代价就是把土地荒漠化从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曼苏尔·恩戴耶呼吁建立更多的国际机制,建立跨政府平台以为防治土地沙漠化、土地退化的问题提供科学技术。

  中国自1950年就开始治理土地荒漠化。根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的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2000至2004年荒漠化年均净减少7585平方公里,2005至2009年分别年均净减少2491平方公里。

  “中国一直非常支持UNCCD。在里约+20峰会来临之际,我们要向政府发出很多关键信号,呼吁可持续土地管理。中国政府无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表率。”

  目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需要挖掘具有推广性、便于在多个国家推广的项目,也需要把治理土地沙漠化和带动当地居民致富结合的项目。

  “在中国内蒙古地区,有一些项目不仅大面积有效治理了流动沙丘,改善土壤质量,还能带动当地农牧民种植经济作物致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除了有效,相似的生态环境也是推广中国项目的原因之一,他分析说,中国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非洲撒哈拉一带国家,亚洲的蒙古国、中亚等国,以及南美一些国家的条件相似,特别是中国高海拔或中高海拔地区治理流动沙丘的经验值得许多非洲国家借鉴。

  恩戴耶表示,目前,联合国已将中国许多治沙经验推广到非洲国家。与此同时,秘书处正在加紧完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网站,展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治沙经验,包括农牧民的治理经、致富经,为更多国际合作开拓平台。

  “我们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中国更多的治沙经验和项目。”他说。

  恩戴耶表示,许多国家的人、甚至国家高层领导人还没有意识到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严重程度,有些人对治理土地荒漠化没有信心。

  “治理荒漠化并不仅仅是政府参与的工程。除了政府,还有其他人,农民、私有机构、非政府组织。媒体有责任让更多人知悉荒漠化问题的严重程度。”他说。

  媒体能够告知社会当前全球沙漠化的严重程度。对正处于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媒体可以传播一些良好的经验和技术,启发甚至改变当地人的思想。

  “我们希望媒体能让各国意识到,如果在未来三年不采取行动,进行新的土地管理政策,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达到可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媒体报道也有一些误区。很多媒体错把“治理沙漠化”说成“治理沙漠”,这其实是一种误导。

  “你不可能治理沙漠,而是治理沙漠化。沙漠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自从人类存在以来就有了。沙漠化土地、退化土地、干旱地区、包括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恶化才是我们治理的焦点。”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