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应对农村“三空”现象 返回首页

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应对农村“三空”现象

时间:2012-06-20 14:32来源: 作者:收藏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林晖、程士华、陈炜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农民增收步伐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耕地空置、乡村空巢、产业空心的“三空”现象也日益凸显,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耕地空置:创新土地经营管理制度

  提起农村耕地空置现象,民革安徽省副主委、安徽省农委研究员李爱青代表感受颇多。他说,现在农村一些地方原来的粮田已变成了抛荒田;有的高产田一年种一季,冬、春变成了“空闲田”;还有一些田块闲置,多年未建厂,成了等待工业化的“围墙闲田”。

  对于撂荒农田为何无人利用,李爱青认为,“有了就业岗位的农民对这些空地无所谓,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大户、企业对此兴趣不大,因为撂荒的农田星星点点,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耕地是13亿人粮食的生命线。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在不断挤压耕地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出现的土地撂荒、耕地空置现象,为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建议创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他说,在鼓励农民种好自己承包田基础上,可考虑在村级建立“抛荒田、季休田”托管公司,其主体可以是大户,村干部,也可以是能人领办的合作社等,按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把土地正常经营起来,利益共享。“时间长了,会在一村或多村形成较大规模的农(牧)场,在‘托管’中把分散经营引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经营模式上来,示范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乡村空巢:撑起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保护伞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总数已经突破2.5亿。大量农民工夫妇外出打工,把孩子、老人留在家里,形成了“乡村空巢”现象。

  李爱青代表说,在部分安徽农村,50%的户是“空巢”老人守家,种田的大都是“40后”、“50后”。这些人很多是从务工一线退下来,回到农村“守土守房看孩子”,成了“空巢户”。“我调研随访的两户,都是两位老人空守着两三个子女的空房子,谁家的孩子小,就住在谁家看房子、看孩子。”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约5800万留守儿童,4000万留守老人。对这些“空巢户”来说,种田成了“副业”,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农业持续发展、农村老少代协调生存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