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用量化的投入增长机制来稳定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我国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断加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对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但近年来财政对农业科研的公共投资强度一直处在占农业GDP的0.25%左右的水平,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技术与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资金也仅占当年农业GDP的0.39%,农业科技公共投资强度非常低,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1%相比有很大差距。为此,建议政府在建立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同时,尽快建立量化的投入增长机制,特别是根据“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的科学定位,明确界定在“十二五”期末,我国农业科技公共投资强度占农业GDP的比重不低于1%的量化指标,也就是说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投资翻两番。这样,农业科技人员就有了稳定的研发投资预期,也就会潜心于研发而不是整天琢磨着去跑项目。
二是用优化的投入结构来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央一号文件也专门强调“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近年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确实有明显的增长,但投资的结构却迫切需要优化,特别是亟需尽快解决农业科研机构差额拨款、有的甚至不足1/3的差额拨款的困境。这就需要中央下大决心,优化政府投入结构,尽早实现农业科研机构基本事业费全额拨款这一激励农业科技人员潜心研究的底线要求。这样,就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基本事业费和固定研究经费比例偏低等瓶颈问题,彻底解决公益性科研机构“有钱打仗、无钱养兵”的多年困境,进而从根本上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的研发积极性。
三是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来引导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科技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中国农科院有关研究成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率在40%左右,仅为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半,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30%。大量农业科技成果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成果阶段,造成农业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实践中也亟待将科研系列与推广系列制定有差异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以此来引导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研发的出成果,推广的能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借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东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力。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国农民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村村通•一路发三农信息化168网站群平台成员•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mwwt.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9690号-2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41号
联系邮箱:nongmin212@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6 010-80449558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
客服QQ:
技术QQ:
村村通•一路发三农信息化168网站群平台成员•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mwwt.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9690号-21

联系邮箱:nongmin212@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6 010-80449558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