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苏州沧浪区昨天在盘门景区举行端午民俗活动。祭祀仪式上一只110斤的“粽王”引人注目,这是“粽王”第四年亮相沧浪区端午民俗活动。“粽王”一年比一年大,今年的“粽王”,仅糯米就用了50多斤。(6月23日中国江苏网)
又一个“王”诞生了。诸如此类的“王”,这些年层出不穷。比如苏州沧浪区的“粽王”,就是一年出一个。没有“最王”,只有“更王”,明年“粽王”会“超王”,并无丝毫悬念。除了“粽王”,我们还有“汤圆王”、“月饼王”、“蛋糕王”、“饺子王”……“王”的另一个名称叫“世界之最”。从世界最长婚纱到世界最长雨伞,从世界最大花灯到世界最大茶壶……“世界之最”不断刷新,于是万人吃火锅,万人齐洗脚便频频上演。
然而这样的“世界之最”拿在手里,难道真的就没有一点自欺欺人的感觉?最大的棕子也罢,最长的婚纱也罢,最多的洗脚人数也罢,除了只能证明想象力、创造力的枯竭,还能证明什么?更何况这种“世界之最”,其实无“最”可言。把棕子做得再大些,把婚纱做得再长些,让洗脚人数更多些,难吗?回答是一点不难,只要敢烧钱就行,就可以不断“创造新记录”。而这样的所谓纪录,除了短暂满足一下“世界之最”的虚荣心之外,究竟能有多少实际意义?
触景生情,不禁想到了另一些“王”——媒体报道,重庆一头母猪一次产下了21头猪崽,创了吉尼斯纪录。媒体还报道,江西一只母鸡下了一个重达176克的鸡蛋,创了吉尼斯纪录。然而老母猪也罢,老母鸡也罢,都未动声色,既没有请公证人员进行公证,也没有请基尼斯代表颁发证书。或许母猪母鸡们明白,虽然下了一大窝猪崽下了一个大鸡蛋,但毕竟只是生了一窝猪崽下了一个鸡蛋而已,母猪不还是母猪,母鸡不还是母鸡吗?显然,有些“世界之最”,其实连母猪母鸡的创造都不如──至少,母猪母鸡还有自知之明,没有自我炒作,哗众取宠。
想想母猪,想想母鸡,比比自己,那些热衷于追“王”逐“最”无聊炒作的人,是否真的应该汗颜。同样拿了“世界之最”,母猪母鸡们还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然而那些莫名其妙的“最大”、“最重”,因为无谓地耗费资源,暴殄天物,招来的却是舆论的一片嘘声。本想弄巧,结果成拙,钻在“最”中的作茧自缚者,真的应该醒醒了。“世界之最”要不要?回答是肯定的。但这个“世界之最”,决不是那些劳民伤财又让人笑话的东西。要是自豪感要靠这样的“最无聊”来凸现,又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