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巴中产业兴——
记者 钟华林
从四川成都驱车,经成(都)绵(阳)高速、绵(阳)广(元)高速,再驶上新修的广(元)巴(中)高速,约4小时后到达秦巴山区中心城市四川巴中市。而6年前,同样的路途记者花了8个半小时。
“10年前,我走这段路花的时间是10多个小时。”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局局长王清平说。如今,一条更便捷的高速公路正加紧修建,建成后,巴中与成都的时空距离将再缩短约1小时左右。
和路一样变化着的,还有人们的生活。在秦巴山区腹地的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三社,记者走进一座两层小楼,与主人陈劲松聊起来。“过去没有路,卖头猪都难。天不亮就得起床,把猪捆结实,用两根粗竹竿架起来,4个壮劳力抬着,沿着悬崖峭壁一点点摸索着前进,一般都得走几个小时。有一次,好不容易抬到,放下来一看,不知道猪什么时候已经死了,只能抬回去,心里酸呵。”
“现在好了。”陈劲松话锋一转,“自从巴中实行连片扶贫开发,不仅路通了,水、电、电视也通了。”富硒茶本来是当地的特产,但过去就因不通路,农民不敢大规模发展,一年只能卖一二百元钱。现在,陈劲松家种了3亩茶园,每年纯收入不少于15000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