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具体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对城乡居民收入目标是“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十七大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目标则是“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十八大对居民收入则首次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两个新指标不仅让昨天的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也令经济学家为之振奋。
“居民收入倍增,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我党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学家李才元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十八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昨天接受采访时说道。
收入倍增指标意义
把GDP概念量化到个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提法,它把GDP的概念量化到个人,把GDP这个单指标变成了双指标。”李才元说,“这样,就把个人与国家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资本主义国家走完这一历程耗时一百甚至两百年,而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
“若按人均GDP翻番,2020年将会达到8000多美元,”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庞元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般而言,人均GDP3600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3600~9600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9600美元以上则为富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