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经常出现在传统媒体上,被认为有亲切感。CFP供图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给读者的印象一直是认真、严肃,但继前几年的“给力”之后,最近,“屌丝”、“元芳”也登上了《人民日报》。主流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对此表示肯定。
11月3日,《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文,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11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文章《“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文章开头就写道:“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现已成为网络上公众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句式。
时评人韩哲认为,“屌丝”、“元芳”等词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放下身段这一动作本身就能够引发共鸣和强化说服力。
在一些语言研究者的眼中,不管是《人民日报》以前用“给力”,还是最近用“屌丝”、“元芳体”,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汉字最近有点烦》作者一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流媒体使用或引用这些词语,主要是表现对网络的亲近。当然,权威媒体要规范、严谨,应该向受众传达主流正向的东西。
《人民日报》使用网络流行语,并不是最近才有。早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就刊出了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题的头版头条新闻,其中“给力”一词也是当时的网络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