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举行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通报表扬了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作为他们当中的代表,山东省齐河县县委书记魏洪祥、安徽省临泉县农技中心主任杨涛、辽宁省辽中县六间房乡徐家村村民于会怀也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9年累计增产3177亿斤,整体形势呈现四大特点
毕美家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战胜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实现“九连增”,9年累计增产3177亿斤。这9年,是半个世纪以来粮食持续增产时间最长的时期,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总量最大的时期。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单产贡献大于面积。2004~2012年,粮食面积增加1.78亿亩,增长11.9%,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32.3%;粮食亩产增加64.4公斤,增长22.3%,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67.7%。
二是玉米增量贡献最大。2004~2012年,玉米面积增加1.63亿亩,增长45.2%,占粮食面积增量的91.6%;产量增加1846亿斤,增长79.7%,占粮食产量增量的58.1%。玉米是主要粮食品种中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已成全国第一大粮食品种。
三是主产区贡献突出。9年里,全国有25个省市区增产,13个粮食主产省区共增产粮食2806亿斤,增量占全国增量的88.3%;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3年的71%提高到2012年的75.7%。特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9年增产1215亿斤,占全国增量的38.2%;总产量在全国的比重从2003年的17.7%提高到2012年的23.2%,成为全国粮食产量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区域。
四是科技含量提高。各地大力推进科技兴粮,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强化技术集成整合,加大技术推广服务力度,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含量。201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54.5%,比10年前提高了11个百分点;2012年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