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树 杨丹丹 江娜 赵经平
时艳侠,一个出生在皖北农村的重度残疾人,用自强自立、乐观坚毅,书写出一张精彩的人生答卷。
从小就不服输,求学路上处处争先。在县里的歌咏比赛获奖后,奶奶却说“丢人都丢到县城去了”
1980年,时艳侠出生在安徽宿州泗县一个普通村庄里,1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急性脑膜炎造成肢体残疾,从此不能正常行走。所幸,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让她从小就养成了乐观向上的心态。
父亲是村里的文书,教导她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解决办法,坚持把她送往学校读书。虽然身有残疾,但并不妨碍时艳侠获取知识与快乐。“我喜欢听广播,会讲许多故事,但因为腿疾走路不快,为了吸引别的孩子们,我就讲故事给他们听。他们边听故事边陪着我去学校。一群人簇拥着我,当时在学校可‘红’了。大家都认识我,喜欢跟我玩。”时艳侠回忆起儿时的趣事。
除了讲故事以外,时艳侠还有一门绝活——唱歌。时艳侠天生喜欢唱歌。初中一年级时,县里举办青少年歌咏比赛,参赛选手需要先参加乡镇的预赛,才能去县里参加比赛。和时艳侠一同升到初中的小伙伴们知道她歌唱得好,就向老师推荐她。老师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了她一下,有些犹豫。班长跟老师讲,时艳侠很想去试一试,如果学校不同意她报名,她可能要去镇上直接报名。老师这才同意让她去试一试。没想到一“唱”惊四座。时艳侠的歌声征服了台下的评委,最终捧了个二等奖兴高采烈地回家。
“唉,也不想想自己什么样子,丢人都丢到县城里去了。”正当一家人抱着奖杯又笑又跳时,坐在角落里的奶奶突然发出的一句感叹,就像一盆冷水泼向一家人。时艳侠说,奶奶对她的腿疾自小就怨天忧人,给自己的少年时代蒙上了一丝阴影。好在绝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和认可自己的,给她的生活不断注入信心。
1996年7月,时艳侠参加中考。为了让她能顺利地进入高中学习,她所在的泗县杨集初中校长特地找到当时的泗县二中校长,介绍说时艳侠成绩很优秀,可是因为残疾不能参加体育课考试,担心高中不愿意接收这样的学生。泗县二中这位校长当即表示,只要时艳侠中考成绩不低于录取线30分(体育考试30分),就破格录取她。后来中考成绩出来了,时艳侠放弃了体育的30分,总成绩竟然还超过录取线30分。当年9月,时艳侠顺利成了泗县二中的一名高中生。
高中在县城里,离家更远了,但她感觉上大学的梦想离自己更近了。学校举办运动会,时艳侠不能参加运动项目,她就给校广播台做播音员。很多同学为艳侠买来了冰棍汽水、润喉片等,纷纷夸奖她的播音太好了。时艳侠感到一种参与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运动会后,学校领导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发放奖品时,问同学们最后一份奖品应该属于谁呢?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时艳侠!奖品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影集,却让时艳侠激动得泪流满面,她感受到自己没有被忽略,没被排斥在同学之外。
上大学的渴望像野草一样在心里疯长,梦想之路却一再被堵上
当歌星一度是时艳侠儿时的梦想。她说,自己从小就希望能成为一名歌星,天天在音乐里生活着,尽情享受音乐的快乐。进入高中以后,时艳侠依然坚持学唱歌。她从一位师姐那里知道,外地一所师范学院有位老师教声乐特别棒。暑假,时艳侠就想去找这位老师学习唱歌。征得父母同意后,她打了个背包,带着几本书和换洗衣服,只身一人踏上了长途班车。几经周折,时艳侠好不容易找到那所师范学院。然而那位老师却告诉她,每上一堂音乐课学费就要几十块钱,可是你的身体状况不能参加高考,甚至连报名资格都不会有。
可是这一天还是降临了。高二下学期的一天下午,教音乐的李老师把时艳侠喊出了琴房,告诉她一个残酷的现实:“像你这样的学生按照要求是不能参加艺术类高考的,更不能参加声乐考试,音乐学校也不收残疾学生。所以你现在要好好想想,为以后想好出路。”李老师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时艳侠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梦想的道路既然已经被堵上,又该怎么办呢?苦思冥想之后,时艳侠最终报考了离声乐比较接近的播音主持专业。
经历了高考之后,时艳侠的分数顺利达线。然而之后却是漫长的等待。一个多月过去了,身边同学的录取通知书陆续下来了,可是时艳侠没有收到所报院校的通知书,这让时艳侠等待的心一天比一天焦急。她意识到,是不是自己又遇到了什么意外?是不是邮局出错了?是不是学校不愿意招收残疾学生?一个个疑问开始扰乱着艳侠的思绪。她忍耐不住,就不停地给学校、邮局打电话询问。学院招生办老师告诉她,你的情况比较特殊,学校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能否录取你。时艳侠每隔一天都打电话去问学校研究的结果,可每次对方都告诉她,学校还要研究研究,到后来招生办老师一听是时艳侠打来的电话,就立马挂断,“不敢”接听。
在这段最灰暗的日子里,时艳侠在日记里写道:去上大学的渴望,就像施了肥的野草,在心里疯长。等待遥遥无期。短短的几个月里,时艳侠经历了失落——希望——失落的多次轮回。轮回中,她知道自己的音乐梦彻底碎了,大学梦也濒临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