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贱了伤农 贵了伤民 四川生猪存栏凭啥稳得住 返回首页

贱了伤农 贵了伤民 四川生猪存栏凭啥稳得住

时间:2013-03-15 08:17来源: 作者:收藏
    随着春节临近,肉价上涨,生猪价格也跟着上涨。“毛猪已卖到了每斤8.5元!”四川省阆中市一些养殖户说。

    四川是养猪大省,全国每8头生猪中就有1头四川的生猪。多年来,生猪养殖一直没有走出“追涨杀跌”的“怪圈”,贱了伤农、贵了伤民。

    然而,目前的上涨行情又能持续多久?

    但是,在2012年漫长的肉价低迷周期中,四川规模养殖户却依旧存栏稳定,他们为何能逆市坚挺?记者带着疑问对阆中市的生猪养殖业进行了调查。

    规模养殖:职业养猪人不轻易言退

    “刚开始办养猪场投资了100多万,后来又借了100多万用于养猪场的维持,200多万元全投进了这里。”2007年,在广东顺德一家大型养殖场搞管理的何元伦回到阆中柏垭老家跟人合伙开办了养猪场。5年下来已形成存栏母猪400多头,年出栏肉猪和仔猪7000多头的规模。

    何元伦觉得近几年来的猪肉行情像坐“过山车”,2008年下半年出栏时行情一般,2009年到2010年更是市场低迷,只能找熟人、亲戚借钱用于买饲料。2011年又是大好行情,一头猪可以赚600元至900元,当年足足赚了100多万元。

    “2012年春节一过又不行啦,肉价一路下滑。养猪场每个月的开支要30多万元,我们起码要每斤7.2元才不至于亏本,但最低时以6.2元的价格都卖过,算下来还是亏了不少。”何元伦告诉记者。

    “随着散户纷纷退场,阆中新进的养殖户全是适度规模养殖,以每年出栏肉猪500头至1000头的居多。他们不仅有规模,技术上也先进得多。”阆中市畜牧食品局局长鲜成伟说。

    “阆中每年出栏90多万头肥猪,存栏率稳居南充市首位,得益于这几年适度规模养殖的飞速发展。”有近30年畜牧工作经验的阆中市动物科技站站长刘永兴说:“一旦成了职业养殖户,他们就是豁出了多年的积蓄甚至八方借贷,也是轻易不会言退的。”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