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两区”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创举 返回首页

“两区”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创举

时间:2013-03-29 16:31来源: 作者:收藏

史翔

   嘉宾:史翔,男,安徽广德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多年在一线从事三农工作的调研和实践,发表《建设美好安徽加速宿州崛起》等多篇论著。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杨丹丹 李朝民

    嘉宾: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 史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近日,主持人邀请到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史翔,请他从实践到理论谈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主持人:宿州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相继被确立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同时获得两个国家级示范和试验区,在安徽省是唯一,在全国也不多见。请你介绍一下“两区”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重要意义。

    嘉宾:2012年是宿州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启动之年,也是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承前启后的一年。“两区”建设在目标定位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立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侧重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则立足于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侧重于生产关系方面的探索改革。目标任务是:以“两区”为载体,发展四大支柱产业(粮食、果蔬、畜牧、林木),抓好“一区多园”建设(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及各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三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农村改革七项试验(提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多层次培育农业企业家、完善现代农业投入机制、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新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旨在进一步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发展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生产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重点工作是按照“两区一体化、基地化、项目化、工程化”的要求,着力扶持打造十二大基地,重点实施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即实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工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工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012年,十二大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0%以上。总之,我们的示范和试验最终要做到:对外(参观者)要有看头,对上(领导者)要有说头,对下(农民)要有甜头。要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现代化,这是我们推进“两区”建设工作的宗旨。

    “两区”建设意义重大,它是宿州承担的国家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改革的重大项目课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创举,也是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对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既然是国家级的示范和试验区,就要起到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与农村改革投石问路的作用。通过我们的示范与试验,探索解决重大问题的有效破解办法,为中央和省委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加速崛起探索路子。

    主持人:在推进“两区”建设进程中,宿州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它的内涵和运行模式是什么?效果如何?

    嘉宾: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一体化新型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培育现代农业三大经营主体、开展七项改革试验的有机结合,是破解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各生产要素之间等“脱节”问题的重要探索。它的运行模式是“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

    从现在16个试点联合体的实践情况看,通过三次产业联动、三大主体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政策项目支持,实现联合体产业组织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试点联合体经营效益比同类产业各主体单独经营有明显提高。到2014年,全市试点联合体家庭农场将发展到800个。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