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各方齐参与 大爱汇芦山 返回首页

各方齐参与 大爱汇芦山

时间:2013-04-23 15:53来源: 作者:收藏

图为解放军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伤员。

    本报记者 李传君 文/图

    2013年4月20日早晨8点零2分,无情的地震再次降临四川。记者星夜赶往灾区一线,一日的见闻和感受,是揪心、是震撼、更是感动。

    地震摧毁的仅仅是家园,但没能摧毁这一方群众坚韧不拔的心,再一次凝聚起这个社会广泛的关爱和民族的大爱。

    救援及时快捷

    地震发生后,记者立刻与有关方面联系。当日下午4点,记者获准跟随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的车辆进入灾区,但由于道路拥堵,直到21日凌晨5点才到达设在芦山县消防大队的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抗震救灾指挥部。此时,整个芦山县城停水停电,所有的宾馆都无法正常营业,记者在车上打了个盹。早上8点,一阵急促的警笛将记者惊醒,翻身爬起来,见一辆辆消防车从院子里呼啸而出。

    在芦山县城转了一圈,感受到此次地震有多强烈:新城的建筑乍一看似乎没有大碍,但一走进去,每间屋子、每条楼道墙壁上的装饰材料都被撕扯得七零八落,有的填充墙还呈兰花状裂痕;老街更是一片狼藉,瓦砾、玻璃、木条跌落在街道两边,城郊结合部由于大多都是砖瓦结构的房屋,垮塌得比较厉害。

    救护车仍一辆接一辆地从周边乡镇方向驶来,县人民医院和来自省内外各医疗机构支援的救护车接力转运伤员,目的地是雅安或成都。交警严格把持着各路口,保证一条条生命通道的畅通。

    在县人民医院内的坝子里,各医疗机构救助队伍纷纷搭起帐篷医院,临时收治一些伤势较轻的群众。高诗琴是芦山县灵关镇人,4月20日在家被砸导致脾脏破裂,当日下午6点被什邡救援队及时送到县城,成都军区某医院专家为她做了手术,在部队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她脱离了生命危险。

    高诗琴的伯父周志平说,灵关镇灾情也很严重,房屋不能住人了,截至4月20日下午6点他们离开时,已有17人死亡,受伤的就更多了。

    在一个个帐篷医院里,一个个白衣天使穿梭忙碌,他们耐心地诊断,认真开出药方,群众拿着药方可以直接到医院药房免费领取药品。芦阳镇二小的朱老师领到药品后对记者说:“感谢各地各单位为我们灾区捐赠的药品,更感谢政府对受灾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县人民医院的过道上,受捐赠的药品堆积如山,记者看到两位医院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清点登记。

    安置平稳有序

    地震损坏了房屋,大量人员需要安置,学校、体育场等宽阔的地域成了搭帐篷的不二选择。在芦山县中学操场、县体育场周围、宽阔的马路两边,各色帐篷鳞次栉比。

    记者来到县体育场安置点,龙门乡古城村村民毛正鹏在帐篷里照顾3个孩子。他说地震时自己在雅安,之后立马往家里赶,回家一看,一楼的房子被震裂,裂痕四面开花,房子摇摇欲坠,幸好妻子和孩子都没在屋里。民政部门于当天下午就发放了帐篷、方便面、稀饭,还有医生随时来检查。

    在另一个帐篷里,一个妇女带着3个孩子,旁边两个小男孩,方便面吃得津津有味。孩子们似乎并没被地震吓到,大人们也说,经过了“5·12”,这不算什么。

    记者赶往震中灾区龙门乡,一路上看到沿途部分村民已经在自家院子里搭起民政部门分发的帐篷,没有领到帐篷的村民自个儿支起各式棚子,锅灶、座椅、食物都搬到了院子里,缕缕炊烟升起,消防官兵开车一家一户地送水、送物资。

    整个场镇几乎没有完好的房屋,虽然倒塌的只是不临街的瓦房,可临街的砖房、水泥房都不同程度地开裂,部队官兵挨家挨户地检查,看还有没有人待在里面。

    “小朋友,小心!”见一个10来岁的男孩在废墟上搬砖头去压帐篷,成都军区某部一队官兵忙上前帮忙。“随时都在发生余震啊!孩子,需要砖头的话,给叔叔说一声。”说着,军官模样的那人指挥战士各搬了一大块砖来到龙门中学操场。

    在龙门乡最大的一个安置点,解放军源源不断地从车上搬下帐篷,跟群众一起认真地扎起来。这一夜,将有上千人在这里度过。

    场镇居民徐刚不仅将锅灶搬进了帐篷,还把抢出来的一个沙发也摆在帐篷里。“看来在这里要住上好一阵子。龙门受灾太严重了,仅头天上午统计就死了19人……”徐刚说,他家的房屋全毁了,就连邻居家的牛圈都塌了,还好,几头牛没伤着。

    记者发现,龙门场镇上来的部队比其他地方都多,武警四川总队雅安市支队把指挥部设在了龙门中学。就在记者写稿的时候,强烈余震依然连续不断。

    龙门,祝你平安!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