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七日祭:带着温情与反思 震后再起步
时间:2013-04-26 13:36
来源: 作者:收藏
4月24日,从雅安芦山县到天全县的路上,来自地震灾区的孩子们自发地站到公路两旁,手举标语,感谢救援人员。中新社发 张浪 摄
中新网4月26日电 (阚枫)今天是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也是许多人因地震离开人世的第七天。哀悼之后,无论灾区民众还是整个中国社会,都将带着地震留下的悲伤与温情、争论与反思再度起步。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激发一时热情,但漫长的家园重建,则需要坚毅和坚持。
大地震后的官方快速反应
七级强震过去一周之后,如今的雅安地震灾区,虽然还满是残垣断壁,但是排排的临时帐篷中,民众的生活正渐渐恢复。
过去七日,留在芦山这个中国西部县城的震区记忆,成为对抗震救灾“国家思路”的一种诠释。
强震发生仅仅10分钟,成都军区及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成立;武警四川总队所属官兵就近展开救援……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指示,地震发生5个小时后,李克强就飞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72小时内,包括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等在内的抢险救援队伍已达2.4万多人,1.1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在灾区投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与此同时,气象、国土、水利、交通、电力、电信……从中央到地方,多部门迅速联动投入灾区救援。
在救援迅速展开的同时,震后3个多小时,政府便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此后,省、市、县三级每天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
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受灾地区已大部分恢复供电,灾区民众有了热乎的饭菜和干净的水,商业网点和银行网点也已逐步恢复营业,部分学生开始复课。
民间力量的“一跃而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回顾过去的一周,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中,除了政府部门上下齐力迅速反应,来自中国民间的力量也第一时间汇聚,“众志成城”也再一次因为地震成为全民口号。
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四川媒体发出第一条地震消息,随即各家媒体纷纷投入力量开始滚动报道,一些地方电视台也中断娱乐节目,将画面锁定雅安。
互联网上,地震伤亡数据不断刷新的同时,祝福祈祷、微博寻亲、民间捐赠、报名献血,来自民间的爱心也迅速涌向灾区,中国各地的民间力量几乎“一跃而起”。
地震发生23分钟后,中国第一支由民间专业人士组成的紧急救援公益机构四川蓝天救援队已集结完毕,准备出动救援。
海南地震救援队、泸州山地救援队、北京红星救援队、陕西灾害救援队……更多的民间救援队伍在短时间内相继进入芦山、灵关、太平,乃至因道路和通讯中断一度成为“孤岛”的宝兴。
成都街头自发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龙,地震当天傍晚补足血库;汶川的数十位“的哥”,车里装满水和方便食品赶来;青海玉树抢险救援队驰援……“大地震”再度成为中国举国救灾的动员令。
有分析称,从祈福、救援、募捐到献血等支援行动中,有公民的个体力量,更有组织、团体的力量。透过志愿者精神的光芒,我们看到的是公民的成长,是人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日渐增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