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城镇化要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返回首页

城镇化要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时间:2013-07-02 01:13来源: 作者:收藏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城镇化建设报告——

城镇化要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本报记者 李海涛

    6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农民工融入城市难、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少委员认为,城镇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要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避免新市民变游民、新城变空城

    乌日图委员说,据测算,2003年~2008年,中国平均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约产生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而且农民变市民后,需求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吃、住、行等各领域对经济都有巨大的拉动。现在一些地方看到了这个“好处”,于是出现了建大规模的农民城,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大搞造城运动等。

    “城镇化绝不是把村庄改造成城市,而是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是资源要素集聚和经济发展意义上的城镇化。”乌日图认为,城镇化的推进与经济发展的程度要匹配。如果超越经济发展水平,会由于缺少产业支撑出现空心化,其结果必然是人去楼空一身债。

    辜胜阻委员提出,推进城镇化,要统筹“人、业、钱、地、房”五要素,同时防范五大误区:一要防有城无市的过度城镇化,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避免使新市民变游民、新城变空城。二要防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避免地方一哄而起搞“大跃进”,一味追求城镇化的高速度和规模扩张,陷入速度至上陷阱。三要防城镇化的“房地产化”,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避免过高地价推高房价、陷卖地财政陷阱。四要防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消灭村庄,大量农民“被上楼”,陷掠夺式发展陷阱。五要防特大都市“大城市病”,避免重物的城镇化而轻人的城镇化,陷高楼林立而居民幸福感下降、特大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粗放开发陷阱。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