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十条》打响治污“发令枪”
中国拒绝开“宝马”喝污水的现代化解读人: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采访人:本报记者 武卫政
“开宝马车,喝污染水,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工业化、现代化。”日前,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 记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制度保障? 周生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指标权重,绝不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环境保护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研究,目标体系已征求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意见,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尽早上报国务院审议。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对没有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追究责任。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抓紧推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五是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为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生态文明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应该如何构建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格局? 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格局。 政府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理念进行业、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维护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全社会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行动。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污染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