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保护责任落实。签订耕地保护“三级”目标责任书,完善场、村、户耕地保护巡查网络和共同责任机制,建立全方位动态巡查制度,形成耕地保护社会化格局。
二是强化保护措施到位。建立基本农田永久性保护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按时完成“增减挂钩”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落实增地补偿制度,保障被增地群众利益。
三是强化保护工作规范。每年做好安排部署耕地保护工作,每月制定耕地保护工作计划。建立统一的耕地保护图、表、卡、册、账等,建立完整的耕保档案资料,做到分类科学、内容齐全。
四是强化保护手段科学。利用“二调”成果和卫片执法检查适时监测用地情况,建立耕地、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强调“一强图”管地。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将违法用地遏制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