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不能再看天吃饭
时间:2013-09-11 01:09
来源: 作者:收藏
开展种植业农业保险是应对种植业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我国自从2007年试点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种植业上了一道安全阀,让农民在遭遇自然灾害后,不至于因灾返贫,有能力迅速恢复生产,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吉林洪涝灾害较多,德惠市朱城子镇哈拉哈村家庭农场主周延武家种植的4000多亩玉米,有30多亩玉米地绝收,损失高达30多万元。让他稍感安慰的是,今年他在中航安盟保险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投保了农业险,缴纳保费1.2万元,能够获得保险理赔,减少损失。据了解,中航安盟吉林分公司已经组织专家勘查定损,希望尽快把理赔款送达受灾农户手中。
我国是一个种植业大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种植业在生产过程中易受到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影响,造成一定损失,平均每年约有3亿亩农作物受灾,2亿多农村人口受到灾害影响。种植户的抗风险能力很差,常常要面对因灾返贫的困境。种植业保险是有效补偿农民财产损失,帮助农民恢复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种植业保险是农业保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农作物为保险标的,为因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冰冻造成的保险标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我国自从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在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等6省区开展保费补贴试点以来,经过6年多发展,逐步构建起市场化的种植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保险标的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补贴的省份已扩大到全国所有省市,补贴农作物品种包括玉米、水稻、小麦、油料作物、棉花、马铃薯、糖料作物、青稞、天然橡胶等。根据保监会的统计,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9.7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40.2%,较2007年提高了近5倍。
种植业保险灾害补偿功能和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自然风险的社会化转移和分散,有力支持了农业灾后恢复再生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