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编著的《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2》正式发布,推出最新重大研究成果。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迁移呈现三大特点与趋势,一是群体数量庞大,比例明显增长。流动人口规模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增长了32倍,“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步成为主体;二是集聚速度加快,服务需求超载。流动人口规模和素质的双重提升,直接导致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严重超载,引发人口规模与就业岗位有限、社会事业配套不足、城市人口承载力有限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三是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地位不高。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在工资水平排名前五位的行业中就业比例为21.8%,排名后五位的行业中就业比例为60.6%。
报告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面临四大障碍。一是就业问题,流动人口进城就业稳定性增加,但无法享受平等就业权;二是住房问题,流动人口居住条件较差,住房质量与本地人口相比差距明显;三是社会保障问题,流动人口参保率低,诸多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四是子女教育问题,流动人口子女求学成本高,同时面临诸多社会问题。
报告同时提出了解决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关键是推动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公共财政改革,重点应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改革转移支付体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区域财政的差异性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平性之间的矛盾;二是建立公共预算体制,解决钱要怎么花的问题,要充分照顾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将财政供给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向流动人口倾斜;三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解决钱应如何管的问题,要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为切入点,奖励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奖补资金绩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