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理清法定职权。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对依法确定的职权进行分类,编制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职权名称、办理主体、依据、程序、期限、监督渠道等。重点要明确多岗位职责,对工作流程进行细化、规范,使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相互制约。
二是查找岗位风险点。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以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干部人事和行政管理等权力为重点,查找可能或者容易引发廉政风险的重点环节以及表现形式;还要结合既有的案例和控申举报情况,按照“上级为下级找,下级为上级提,干部之间相互帮”的原则,采取个人找、群众帮、领导审、集体定的方法,合理有序、全面深入地排查风险。
三是评估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点的数量、群众关注度、权力运行的重要性、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几率等因素,分等级评定廉政风险,针对不同等级的廉政风险采取管理措施。
四是制定防控措施。针对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结合岗位职责,落实责任主体,提出能够化解风险的具体防控措 施。
五是完善管理制度。重点制定和完善廉政教育、督查督办、管理考核、预警处置、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