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 返回首页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

时间:2013-10-28 10:36来源: 作者:收藏
——湖北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查与思考(上)

近日,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正抢收中稻。本报记者何红卫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下旬在湖北视察讲话中要求,好好研究土地流转问题。近期,农民日报社湖北记者站联合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有关专家,在对全省土地流转问题进行深入采访调查中认为,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合作社的样板,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面具有普遍推广价值。记者结合全国和湖北土地流转情况及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验,思考和研究了土地流转的七个重大问题,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两篇长篇通讯《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土地流转七个重大问题》,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余爱民 胡小芳  

   当周围以每亩一两百元零散流转土地的时候,他们竟以每亩1120元以上的“天价”成片流转土地,很多人笑他们是个“天门苕”,他们还真“苕”,流转来的土地,一不种菜种花,二不养鱼养猪,只种粮食作物,“不仅有得赚,而且赚得多”,他们向科学种田要产出效益,向民主管理要合作效益,社员年均收入8万多元,附近农民“挤破头”想加入这个合作社,目前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5万亩,横跨天门、仙桃、汉川、沙洋、钟祥、京山等六个市县多个乡村,获得湖北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这就是湖北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集“流转高价位、土地高产出、社员高收入、管理高效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样板。

    最大利益流转给农民 

    天门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中国著名的棉仓和粮仓,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茁壮成长在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2006年成立,现有社员232人,农机总装备380台(套),固定资产总额1.2亿元,土地规模经营面积6.5万亩,机械作业涵盖耕整、育秧、插秧、植保、收获、烘干、仓储及农田水利建设等10多项,机械作业面积达到80万亩(次)。

    理事长吴华平讲起话来声洪嗓大,农机农艺很专业,法律政策很熟悉,经营管理很有一套,特别有豪情和气魄。

    谈起今年的收成,吴华平乐哈哈地说:“看得见啦,好得很啊,又是一个丰收年!”

    问起土地流转价格为何超高?吴华平边走边说:“办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让老百姓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最大利益是实现的一条路径,也是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说白了,农民最讲实惠,只有价钱出得高,农民才更乐意把土地流转给你,才可以把一家一户的小流转变成一组一村甚至一个区域性的大流转。”

    吴华平介绍,超高流转价也是这两三年才涨上来的。合作社从2006年起步,从事机械作业服务;2007年开始流转土地,当年2080亩,每亩价200元;2008年流转8300亩,每亩价250元;2009年流转1.2万亩,每亩价380元;2010年流转2.3万多亩,每亩价460元;2011年流转3万亩,每亩价600斤稻谷;2012年流转4.4万亩,每亩价800斤稻谷;今年流转6.5万亩,还是800斤稻谷价。这个价是每年10月25日那天的中稻市场价,2011年是每市斤1.35元,2012年是1.4元,折算为每亩田1120元。

    “太划算了!”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5组61岁的姚保安高兴地跟我们算了笔账:他家有8口人、9.5亩田,两个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老两口在家种田带两孙子,没劳力种这些田,所以种得马虎,插秧收割还得请工,每人每天200元,加之种子、肥料、农药等开支,每亩田生产成本不低于900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只落得万把元钱。2012年3月,他将全部农田流转给华丰,当年10月底结账,纯租金收入1.1万元。他腾出手来做点小工,100元一天,全年挣了几千元。收入增加了一些,更主要的是人轻松了一多半。

    “农民都会算这个简单明白账,都很愿意把田交给华丰种。”姚保安说,这么多年来有些农户土地给别人种,多半不收钱,对方能够拿百把元钱、给百把斤谷就不错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有的还是亲戚朋友,没有谁来当这个真、要这个钱。后来有些种田大户找农民收田种,价钱出到一两百元那就“日破了天”(到顶了)。突然冒出华丰合作社几百上千的高出价,乡亲们肯定是谁的价钱高就给谁呗。

    姚岭村支书杨双平给我们讲了个“兄弟亲不如钱亲”的趣事。有个姓杨的农户,种了五六户的田,有30来亩,都是兄弟和亲戚的,每亩田给个百把元钱,华丰冒出来后,他没法接招,只好硬着头皮提高价格,每亩田提到500斤谷,兄弟们都没话说(无意见),可妯娌们不满意,说是只给他种今年一年了,明年全都交给华丰。老杨一边责怪妯娌无亲情,一边也准备投降,不赌这个冤枉气了,明年他的田也不种了,全都给华丰,反正很划算,不仅收入不减,还可发别的财去。

    吴华平说,高价位只是把最大利益流转给农民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在于根据农村“有田无力种”和“有力无田种”的状况,探索了三种流转方式供农民选择。一是长期流转。合作社与整组整村流转土地的农户签订10年以上合同,每年每亩支付流转费以当年10月25日800斤中稻市场折价,如市场价格高于国家保护价,以市场价为准;市场价格低于国家保护价,以国家保护价为准,所有风险由合作社承担。流转村组的机耕道,最后500米的排、灌,水沟、渠、塘堰的清理,土地的平整都由合作社负责,彻底改变田小埂多、田块分散的状态,达到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二是合作种植。与种田大户签订合作种植合同,种田大户提供土地及所有生产资料的成本,合作社提供全程的农田作业机械、技术、田管劳务。对产量达到900斤后,种田大户向合作社支付机械作业费、技术费、田管劳务费每亩280元;亩产超过900斤部分,按六四比例分成,种田大户得六成,合作社得四成,风险共担。三是季节性流转。合作社支付农户每亩流转费100元,每年秋播时种植一季小麦或油菜,于次年6月中旬将土地耕整后交还农户种中稻,挖掘“冬闲田”潜力,做到“人懒田不懒”。

    天门市农机局长段喜廷对此总结为“全方位满足农民群体需求的华丰流转模式”:想种田的不影响你种田并增加你的收入;想当种田大户的支持你当大户,给你提供服务并减少风险;想不种田出去发财的中青年人,或想当甩手掌柜图个清闲的老年人,确保你的农田不丢并帮你整理、收入不减并没有风险。段喜廷风趣地说:“华丰流转模式的核心就是将利益最大化给农民,而把全部风险留给合作社,所以别人叫他们‘天门苕’。”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