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突围,川蜀农业强势雄起 返回首页

突围,川蜀农业强势雄起

时间:2013-10-31 10:31来源: 作者:收藏

  “粮猪安天下,天府实名归”。川蜀文明孕育了天府之国的沃野和富庶,改革开放造就了四川农业的灿烂和辉煌。在新时期,如何在垫高的基点上寻求突破?如何在冲开“盆地瓶颈”上获得提升?如何端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现代农业“大菜”?四川以“讨论形成顶层设计、园区统领‘四大’抓手、带动而不代替农民”的战略谋划,走上了一条独具“川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唐园结 何兰生 周建豪 冯克 李传君 阮蓓 张艳玲

  沃野千里,灌溉自如,谓之“天府”。

  承载着辉煌古代文明的川蜀大地,地形多样,物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农业重地:

  历经两千多年仍运行不辍的都江堰,惠泽7市37县(市、区),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川西粮仓,实现了“黍稷油油,粳稻莫莫”的美好愿景;曾几何时,四川用不到1/16的耕地面积,提供了占全国1/10人口的粮食,农作物总播面积、畜牧业产值曾居全国之冠,“粮猪安天下,天府实名归”。

  然而,进入新世纪,与工业化、城镇化大力推进的速度、力度相较,四川现代农业建设日渐突出成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以耕地为代表的战略性农业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一系列突出制约因素,使得四川现代农业深陷发展“盆地”,难以“突围”。

  绝不能让“天府之国”的美誉从此成为传说。从2008年开始,四川“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大局抓农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走出一条强力突围之路,洞开一片发展新天地。2008年,四川粮食总产量时隔八年重新跃上700亿斤的台阶,2012年更达到740亿斤;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01.4元,增长14.2%,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特色优势农业强势发展,马铃薯产量由全国第3位上升到第1位,油菜稳居第2位,茶叶、中药材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产量跻身全国前列,2012年特色效益农业综合产值3495亿元,比2008年增长65%,农作物新品种申请和授权总量连续六年全国夺冠。

  丰收时节,本报记者踏访川蜀大地,梳理了四川现代农业突围之路的起点和方向,见证了这个西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决心和智慧,也为天府之国焕发的崭新魅力和强势雄起的力量所感染、所激动。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