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妇联)
低年级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好动、精力不集中、玩心太强,对一切感到新鲜有趣,他们的行为往往从兴趣出发,在很大程度上受感情支配。所以任教低年级,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任凭老师怎样买力地讲,学生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似乎无动于衷。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缺乏一种动力——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特别是语文课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学习气氛不够浓厚、活跃。这样往往会造成学习形式单一或讨厌这门课的后果,但是语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兴趣的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创设情境的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从智能教育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意识的注意,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愈仔细,反映也越清晰,思维也较活跃。正所谓,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更加努力、乐意地去学习它。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注意采取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渴望和爱好。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微笑,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儿,是浓浓爱心的流淌。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是啊!面对一张微笑的面孔,学生会感到喜悦、感到轻松、感到老师的关切,从而也感到这节课的亲切。那么,孩子会从内心发出激情的呼唤:我喜欢上某老师的课!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呵响学生的心门。因而,我们一定要把宽容的美德、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富的知识以及端正的教育思想通过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微笑中度过每一节课。
二、授课语言亲切和缓
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学会“哄”学生。而所谓哄学生乃是语言上的亲切、和缓。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维妙维肖的表情,爱憎分明的态度,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和享受。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不像成人那样具有明确的意识和目标,是受情绪支配。而语音、语调的亲切、悦耳,会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并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因而舒缓有致、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会像涓涓溪流融进儿童稚嫩的心田,给学生以思维的余地,让他们乐于学习,从而培养学习兴趣与自信。
三、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尤其是儿童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期待——获得夸奖。因而,作为老师应当合理诱导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使夸奖成为一种改造、教育孩子的手段。由于学生好胜心强,因而教师平时更要多鼓励、多称赞。比如评价学生的学习,要注意不能只评成绩高低,要特别注意学习态度。对于那些成绩虽好,但滋长着骄傲情绪的学生,要着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方向、鼓励更上一层楼;对那些成绩虽欠佳,但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以充分肯定,进一步鼓励其上进心;对于成绩一般,无显著进步或退步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提高标准,争取前进一步;特别对那些遭到挫折失败,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巧妙地动用口头或书面的肯定性评价方式,鼓励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其内部动因。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尤其是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
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当学生有了成绩得到老师的及时鼓励和表扬时,他们的自尊心就得到了满足、尊重和保护,稚嫩的心田也会因此而颤动。因而学生内心会产生一种成功的满足和愉快、高兴的情绪。学生的这种体验,可以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极大、想象力也极丰富。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和兴趣。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分角色朗读、自编作业题、适当运用彩色挂图、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等增强课堂气氛。还可以专门设计一些“兴趣课”,选择新颖生动的内容,把游戏和竞赛引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爱好。例如,低年级的作文课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大部分的学生一到上作文课就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针对这一情况,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堂作文课。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手腕比赛。”一听比赛,大家就来了精神,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一场激烈的力量比赛开始了。我特意请那些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参加比赛。班上气氛热烈,一个个兴致高昂。老师觉得时机已到,于是请一个作文较好的学生口述刚才的情景,最后立即要大家把刚才的情景真实地描写下来。于是,在这一次的练笔中,出现了许多具体生动的片断。课后,几个学生围着说:“老师,这样的作文课真好,下次还这样做吗?”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也渐渐对作文课感兴趣了。不过要真正达到这一点,是较有难度的,就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揭露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中去体会知识的力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顺利地形成和发展起来。
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关于科学知识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时,教者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的小脑子里装进了不少知识,同时也会产生很多问题,此时,抓紧时机,结合课文教学,就能受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认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与学是课堂的主旋律,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是一串和谐的音符。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有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重点,这就要想方设法以兴趣为催化剂激活课堂,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与方法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从细微之处入手,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训练,不拘于一时一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在学习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