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上海知青的北大荒未了情 返回首页

上海知青的北大荒未了情

时间:2014-10-28 08:01来源: 作者:王洪德收藏
    初冬时节,北大荒寒意阵阵,到处结冰上冻。而家住依安县依龙镇丰收村的农民范景林却没有一丁点儿的寒冷之感,那从黄浦江畔打来的一笔笔汇款,恰似一股股暖流撞击着他的心田——
                                                                           
                                                                           上海知青的北大荒未了情
 
    10月27日中午刚过,范景林的手机短信铃声突然响起,他急忙打开,显示张金梅于13点05分打进账户500元,这已经是范景林收到张金梅的第三笔汇款了。
    话说2014年盛夏,瓜果梨桃熟了的季节。7月末8月初,曾经于44年前的1970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  北大荒插队的20多名上海知青,组团踏上熟悉而又陌生的第二故乡——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镇的黑土地,与乡亲们一道,忆当年岁月,话感激之情。
    张金梅是这次上海知青回访第二故乡的代表中的一员。当年,这位18岁的大姑娘,与同行的23名上海知青被分配到了紧靠双阳河北岸的依安县依龙公社丰收大队第4生产队的青年点。5年的知青生活,张金梅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当年,这些从大都市走出,一路北上,冷不丁地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大荒,不仅所有农活都得从头学起,特别是平时那上顿接下顿的大馇粥、小米饭,基本看不到肉星的伙食,让他们饱受煎熬,是老乡们对他们无微不至的体贴关照,才渡过了那艰难岁月。
    对范江和他的老伴儿李淑芝,张金梅印象最深。当时,范江是生产队的保管员,家里一改善伙食,有了啥好吃的,总是忘不了张金梅。春天,母鸡开张后,范江家的笨鸡蛋,张金梅没少吃,秋天,吃小笨鸡,张金梅几乎一顿没落下,入冬后宰年猪,吃杀猪菜、猪肉炖粉条子,张金梅没少造,夏季里,范江家的小园子里的黄瓜、柿子等自产的瓜果,张金梅没少解馋。回忆起这段往事,张金梅记忆犹新。
当张金梅得知当年的老大哥范江已经过世,不免有些伤感,到坟头祭奠后,随即来到依然健在、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范江的老伴儿范大嫂家。
    2011年,依龙镇实施撤屯并村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工程,丰收村绝大部分农户已经入住农民公寓楼,而范大嫂家依然居住在老屯的3间土坯房里,究其原因,是范大嫂的孙子范华发生意外车祸所导致的。
    2011年3月19日那天,正在依龙镇小城镇开馒头店,干得腾腾火火的范华,,自驾摩托车肇事,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做了开颅手术,住了43天院,不仅花掉20多万元,还留下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啥活也不能干,生活勉强自理。范华的结发妻子接受不了这样严酷的现实,于2013年3月远走高飞了。在范大嫂家,张金梅感到阵阵心酸。
    面对上有患心脏重病老母,下有丧失劳动能力的儿子范华和9岁的孙女雨轩、4岁的孙女雨婷的四世同堂的家庭,范景林和妻子任志元没有向命运低头。
    今年已经57岁的范景林虽然身体感觉良好,但由于操劳过度,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妻子任志元还痼疾缠身,但他们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家庭不幸所困扰,承担起了6口之家吃穿住的重担。尽管在范华的妻子离家出走后,按照条件,政府为范华和2个孩子办理了农村低保,但也是杯水车薪。范华平时吃药,需要钱,9岁的雨轩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需要钱,4岁的雨婷,需要钱,老母亲体弱多病,需要钱。别说奔小康,能填饱肚子,这个家庭就心满意足了。
    想想当年,看看现在,张金梅的心都要碎了。同行的徐顺英、朱国祥、陈永立等上海知青,与张金梅一道看望范家时,都为范家的不幸而感到伤痛,鼻子阵阵发酸,眼角湿润,不约而同赠予钱物。
在即将告别第二故乡返程的头天晚上,张金梅越想越感觉还应为范家做点什么,几乎彻夜未眠,范家的贫穷情景总在脑海里闪现,总在眼前晃来晃去,特别是2个没妈的孩子的可怜相,更让张金梅揪心。虽然当年无微不至关怀她的范江大哥不在了,但范大嫂还在,他们的后代还要生活下去,可眼前范家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供2个孩子念书了。思来想去,张金梅毅然决定,从自己的微薄收入中,每月拿出500元,资助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小雨轩念完大学。 
    张金梅决定资助范家的想法敲定后,张金梅打电话让范景林把身份证送来办一张银行卡。听张金梅说要月月给他打钱,范景林百般不同意,张金梅连续打了三四次电话,范景林还是坚决不同意,理由很简单,再困难,也不能连累别人。张金梅见范景林死活不答应,急了,很严厉的告知,打钱不是给你的,是供你孙女念书的,范景林这才无言以对。
    张金梅花钱在邮政储蓄银行给范景林办了张储蓄卡,并记下账号。当范景林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银行卡的一刹那,几乎热泪盈眶,啥也说不出来,百感交集:大孙女雨轩才上小学二年级,等念完大学得多少年呀!
    张金梅返沪后,将每月资助范景林家500元的事儿,牢牢地记在心中。8月底,第一笔500元汇款,打进范景林的账户,9月末,第二笔500元汇款,按时汇出,10月27日,第三笔500元汇款,再次打入范景林的账户。
连续3个月收到张金梅汇款的范景林,再也坐不住了:无论如何得用一种方式,表达一下对张金梅的感激之情。于是,笔者应邀采访,被张金梅慷慨解囊寄深情的事儿所感动,才拙笔成此稿件,以飨读者。
     从江南的黄浦江畔到北大荒的双阳河畔,地域,跨越千山万水,时空,穿越40多年。感恩,可以跨越万水千山,感恩,可以穿越岁月的时空,感恩,在于滴水之恩不忘,感恩,更在于用一种真挚的方式来进行回报······
    张金梅,这位上海知青,月月寄出的500元钱,那哪是钱啊!那分明是一颗滚烫的心,她把这颗感恩的心无私地捧给了恩人的后人。其义举,不仅传遍依安,震撼鹤城,感动龙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北大荒,这片神奇的黑土地,曾留下过多少知青的汗水?北大荒,岁月的年轮里曾刻下了多少知青的青春和梦想?北大荒,又曾留下过多少知青的故事?北大荒啊,永远是上海知青魂牵梦绕的地方,神奇的黑土地啊,永远是上海知青牵挂的地方······
(作者 王洪德 )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