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从7月1日起,安徽省小微企业出口享政府补贴。此举虽然有利于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是安徽省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困难等多种问题。为了客观反映安徽省小微企业面临题和成长状况,7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成立了“小微企业成长状况调研队”,于暑假期间展开调研。
调研团队共有64人,他们奔赴芜湖、宁国、亳州3个城市深入开展调研,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对小微企业成长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地区既有繁华的市区,也有人烟稀少的工业园区。企业类型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均有涉及。
“120吨生产线产量,却只有40吨的销售量”
问卷共包括“基本信息”、“战略”、“市场”、“研发”、“人员”、“财务”、“经营者”7个部分,对企业的近些年的经营状况,融资方式,员工的离职率,以及对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芜湖机科精锻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的6月份,“120吨生产线产量,却只有40吨的销售量。”在调研过程中生产部部长舒勇说道。钢材市场的不景气,企业会如何应对呢?“订单不多的时候会给员工放10天的假,间接允许员工找一些兼职”,舒勇向调查员透露。除了集中生产,该公司正在准备转型,利用平台优势将企业生产由原本的锻造业向高科技转型。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意外发现多数小微企业急需宣传人员,队员们经常被当做是兼职人员,甚至有企业人员主动询问队员是否愿意做暑假工。
“我没想到调研进行的这么顺利”
“我没想到调研进行的这么顺利。”调研队队长张海云感慨到。原本定的问卷是320份,最后竟然完成了393份。“可能是因为我们准备充分吧。”调研团队的成员是经过反复讨论确定的,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相对应的任务。“所以在调研过程中,大家配合很好,效率很高。”张海云说道。在调研之前,经济管理学院也针对调研团队开了多场培训会。
据了解,这并不是小微成长状况调研第一次开展调研,去年7月份,由18支队伍组成的调研队伍,深入到安徽省各个城市,实地展开调研。今年只选取了芜湖,宁国,亳州3个经济发展有特点的城市展开调研,调研结束后,会有专业人士撰写相关报告,将所得研究成果反馈给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专业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