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7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少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团”重访山阳古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实地深入了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状况和民众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看法,进一步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深入民众之中,调研传统文化
7月16日—7月17日,调研团队先后在焦作市人民公园和东方红广场并利用新媒体开展了以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调研。在公园和广场里,调研队员观察并记录,在日常生活娱乐休闲中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生活的现状,以便于分析民众对传统文化了解现状与探究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联系。队员们使用调查问卷,调查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现状,以知道“部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较浅和小部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的原因。调研队员们主动青少年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小学、初中和高中中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的情况。在与青少年交流时,有高中生反映到,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较浅,并有想进一步去深入了解的想法。同时调研队员们开展网上调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进行广泛调查,从而能从更广阔的人群中了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程度。
在完成走访和问卷调查后,实践队员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并结合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为怎样改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不了解的现状和如何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制定可行方案。通过这次访谈调研活动,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使他们获益匪浅,他们不仅对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现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且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知识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可行方案。这些行动下一步活动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传统文化之精髓,做知礼明德中国人
7月18日,调研团前往人民公园开设“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宣传会”,深入到民众之中向群众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和他们一起了解、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民众日常生活。通过了解队员们发现,有许多市民虽然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但十分乐意借这次机会来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队员礼貌并耐心地向市民们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并针对相关问题与市民进行了探讨。
当队员们向爷爷奶奶们请教有关中国戏曲、龙凤棍等传统文化时,他们很热心的与队员们交谈并回答了队员们所提问题,还主动教队员们学习陀螺和龙凤棍。同时爷爷奶奶们也说到:抽陀螺,耍龙凤棍等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调节身体的灵活性以增强体质,还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最后调研队员们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做谦谦少年”签名活动,很多青少年纷纷前来签名,表示乐意为弘扬传统文化出一份力,并决定好好学习优中华秀传统文化。而且队员们也表示自己不仅宣传和弘扬了传统文化,还从人民群众那里学习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自己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重访山阳故城遗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风采。调研队于7月19日亲赴山阳故城遗址,追忆传统文化。据悉,山阳城为汉代所筑,建筑雄伟,结构合理,城墙坚固,利于防御。山阳城反映了汉代汉族劳动人民夯土建筑的高超技艺,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规模、市区规划等方面的实物例证。1963年山阳城遗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焦作市14处“国保”中仅有的两处城址之一。队员们在回味山阳故城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忘深入探究,调查当地居民对山阳故城了解状况和近年来山阳故城遗址的保护和发展现状。
调研队员们对山阳故城的进一步探寻时发现,山阳故城遗址已经面目全非,除了近年来新建的双阙和部分城墙外,只剩一些土墙遗址。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经过天灾和战火的破坏和摧残,山阳古城已不复当年的雄伟壮阔,就只剩下一些古城墙。当队员们向当地村民问及山阳故城的建设保护状况时,大部分村民回答道:“这确实是山阳故城,而且政府也对山阳故城遗址进行一些规划并实行一些保护方案。但由于相关部门的轻视和保护力度不够,以至于有的村民在上面种植庄稼,对遗址造成更深一成的破坏,这让队员们深深为之叹息。同时队员们也希望有关单位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宣传力度,弘扬传统文化。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一路探寻一路学习,不仅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的道理;而且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积极提出问题,认真记录细节,并认真思考这些细节,总结当天的行程,交流心得体会,使得每个参与者都有所收获。在重访山阳故城遗址时认识到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同山阳城一般,经不住时间的消磨也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未能流传下来。所以,继承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