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残疾家庭的特困学子,不说上高中、念大学,连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都是一种奢望,而监利县三洲镇东北村七组的马丙红、马丙元姐妹俩却同其他的小伙伴一样在学校大家庭健康、快乐地成长。该镇中洲中心学校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她,在马家姐妹身上演绎了一幕幕人间真情。
打从入学的第一天起,细心的班主任就发现马丙红、马丙元姐妹俩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读书不是那么专心,为弄清中个原因,校长曾飞和班主任付绍兵一起造访了姐妹俩位于东北村七组的家。当跨进家门的一瞬间,眼前的情景不禁让俩人怔住了,这是怎样一个家:两间平房,十分破旧,聊以遮风挡雨,家里除了几件粗家具,别无长物,偶有老鼠“招摇过市”。在与其父马建国谈话中得知,她老婆患有精神病,发病时摔碗打椅,难以自制,他自己身患胃、肝等多种疾病,是地方出了名的“病壳子”,马建国除了照顾患精神病的老婆,还要经营6亩责任田,很少跟女儿沟通,凭他一个人累死累活做,已难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每月400元的低保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父母的疾病,家里的困窘成了马丙红、马丙元姐妹幼小的心灵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针对姐妹俩家庭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一个完整帮扶计划:一是学校从办公经济中挤出钱来帮助姐妹代买平安保险,代缴校车费用,义务赠送校服和学生用品,连姐妹俩的生活费也全包了。二是指定两个老师作为马家姐妹的“编外父母”,姐妹俩的穿着,身体的卫生,饮食的喜好,性格的培养无不令“编外父母”牵肠挂肚,记得有一次,妹妹马丙元突然闹起肚子痛,班主任付绍兵当即背着她跑到一里多外的赤脚医生家为其治疗,除了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编外父母”一有空就主动跟姐妹俩谈心,讲故事,做游戏,还为姐妹举行生日庆祝活动,同学们自发献爱心,你一元,她两元,把父母给的零花钱捐给姐妹俩,在学校大家庭里,马家姐妹感受到了来自全校师生的浓浓亲情与关爱,性格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学习成绩出现明显进步,还当上了班干部,从一至六年级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年年评为三好学生。在家里,懂事的小姐妹洗衣做饭,帮助照顾母亲,几年包揽了整个家务,成了乡邻眼中的乖孩子。
曾飞告诉记者,姐姐马丙红刚满十三岁,今年已进入三洲中学,妹妹马丙元还在中州学校,两所学校正在为姐妹俩的学习生活展开爱心接力。然而,后面的路还很长,学校的关爱必竟有限,这对品学兼优的特困姐妹多么渴盼社会好心人爱心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