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热闹的端午节 返回首页

热闹的端午节

时间:2017-06-08 13:26来源: 新疆兵团作者:方钟山收藏
  本网讯  端午节在我印象中是个仅次于春节、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同样热闹的节日,因为每年过端午节时都不是一家人的事,离过节还有一周的时间,我的母亲和周围婶子大娘们便开始做卷糕,她们是不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老先生的。
  那时在老家住,离端午节还有一周时间,母亲便和邻居婶子大娘们上街买红枣,当然少不了大米了。她们不怕累不嫌烦上好几次街才能买齐了,倒不是街上没有也不是贵,她们只是想买最好的七嘴八舌不知道谁家的好定不下,最后还是我妈拿主意。包粽子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干完的活,是个集体的又是个比手艺聊家常人人尽心尽力而且全是妇女们的开心“劳动”,一次父亲想上阵帮忙,被他们不客气的轰走了,“那有老爷们干这活”。
  自家头天晚上先把大米淘干净用大盆和红枣泡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第二天各家把男人们和孩子们打发干活上学走了,就展开摊子做卷糕,四五个婶子大娘们聚一家,做完一家做一家,大的、小的,各地特色卷糕都能见到。历来都是卷糕好包难煮,煮卷糕是个最讲究的活,既要有经验凭感觉又要注重实际调动嗅觉功能靠鼻子闻,急性和慢性子的人是不能干这活。快了生的,太慢了糊了。到晚上男人下班孩子放学时卷糕也就煮熟了。热卷糕吃起来很香,放凉了更是鲜甜可口。到了端午节那天早上空气中都飘着卷糕的香味,家家户户大门口都插着杨柳条,大人们用柳条再给小孩子们编上一顶顶帽子。
  在我年幼时,卷糕也不是一家人吃,而是要送人的,送没做卷糕人家,送长辈,也有互送的,我上班的第一年还吃到过来疆看儿子的一位阿姨做的卷糕。
  现在条件好了做卷糕的人少了,现改为包粽子了,我妈说:“我不会包粽子,只会做卷糕”。今年,端午节吃卷糕改成了吃粽子是我大姐送来的。她说:“你们上班忙,街上的粽子没味,还是咱自家包的好,特别是我父母吃惯了,再说一家人总得有个来往。”难得大姐她有孝心、热心,还把亲情融入粽子里,我想这些也正是端午节吃粽子习惯能够留传千年的原因之一。(通讯员 方钟山)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