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是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忘记历史、盲目乐观,不能今天温饱无虞,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滋味;不能粮食连年增产,就看不到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确保粮食安全任务依然艰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粮食生产气可鼓而不可泄,“十连增”后必须防止出现滑坡。
古人说,农业稳则天下安,搞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近年来,四川省三台县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使全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三台作为全国和四川的农业人口大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00万亩,粮食年产73万吨左右,已连续8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一直制约着全县农业的发展。近年来,三台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实施了一系列升级改造工程,有力改善了农业耕作条件。
在石安镇德胜村,规整的田块、完善的灌溉沟渠、纵横交错的田间作业道反映出该村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德胜村的稻鸭共育和绿色防控更是全县的标杆。然而5年前,这片农田几乎全是倒旱田,一年只能播种一季大春作物,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很低。2013年,石安镇争取到了现代农业水稻项目和小农水项目,并于当年在德胜村和梅花村开工实施。两个项目共整理田型500亩,修建田间作业道约20公里,新建排水沟渠约30公里。项目完工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随后,德胜村与台沃公司和绵阳禾大西普公司合作,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优质水稻和高芥酸油菜,让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黄忠礼是德胜村4队村民,他有1.6亩农田用于水稻和油菜种植。他告诉记者,村里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后,他们不仅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番。石安镇德胜村党支部书记杨福雄告诉记者,改善基础设施后,引进两大公司进入我村,种肥销售,不用老百姓操心,全部由公司负责,老百姓得到很大的实惠,增加了收入,在原有的基础上,亩平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据了解,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项目包括现代农业水稻项目和千亿斤粮食项目,他们均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2013年至今,绵阳市三台县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4.84万亩,完成田型调整14.64万亩,修筑地埂146千米,修建排灌沟渠377.72千米,完善机耕路150千米、田间生产路253千米。随着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完成,广大农户从种植、管护到收获运输,都比以前省时省力,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台县既提升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又加快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新时代新跨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