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活力添足动力
――山西省孝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见闻
记者吴晋斌
山西省吕梁市的孝义市是全国百强县市,下堡镇是孝义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乡镇,既名列全国重点镇、山西省百镇建设重点镇,又是集体经济空白村最多的镇,13个空白村占到孝义市的26%。
为了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下堡镇借力孝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的机遇,一手推进29个村的改革工作,一手推进试点村肉驴养殖。目前,下堡镇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9个村全部完成了成员界定、清产核资工作。22个村召开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次股东大会暨成立大会。半沟村取得了全市首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营业执照,获得首笔投益金。
分好蛋糕,分出活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事关公平、效益的深水区探索,其核心是分好蛋糕的问题,即解决好分给谁如何界定、分什么集体产权如何界定的问题。
孝义市选择了梧桐镇为搬迁村类型、崇文街道留义村和胜溪湖街道封家峪村为城中村类型、下堡镇为山区乡村类型,分类进行了实践探索。
半年来的探索,孝义市围绕确定“集体”与“成员”之间的股份和界定成员兼顾公平两个问题大胆实践,有效破解了给谁分的问题。
“集体股”与“成员股”之间的占比问题,这是村干部与村民关注的焦点。“以往的惯例,村集体收益一般留足集体,剩余部分按照民主程序决定,这次改革在新形势下,大家的意见分歧很大。”孝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村干部认为保留集体股可以用来兴办公益事业,开展公共服务;群众却认为改革应该更彻底,不留尾巴。从外出调研考察的各地实践看,保留集体股还要面临重新分配,会造成一些新的矛盾。
为此,孝义市提出了“不设集体股,但是要提取公积公益金和福利费”的新办法。公积公益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或者转增资本、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福利费用于本社各项福利性支出,这一办法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一致认可。
界定成员矛盾主要集中在“争议性”成员的界定上。“争议性”成员指需要发挥村民自治而确定的成员。孝义市在试点的探索中制定出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取得的6种情形,明确了资格丧失的6种情形,其他情形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商议通过,把自主权交给农民,来解决分给谁的问题。
崇文街道留义村结合本村实践,确定了11种取得、12种丧失的资格条件,全部确定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从试点来看,孝义市的此项改革成效已逐步凸显,集体产权逐步“量化到人”,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强了,农民的财产权改实了,乡村治理也走上自治、法治的轨道。
做大蛋糕,做强动力
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方面是给集体经济增加新动力,另一方面是为集体经济空白村打造新引擎。核心是做大蛋糕的问题,即如何让现有的集体经济组织强起来和如何让空白村“无中生有”的问题。
孝义市的探索实践从两个层面有效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一是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人选的科学机制;二是通过“政府+银行+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模式,实施了“集体经济破零贷”专项工程扶持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人选的问题,很关键也很敏感,农民对新生事物缺乏安全感,担心集体经济改垮了、改弱了。村干部也有顾虑,3个组织的负责人不一,不好领导,不好协调,会衍生出新的矛盾,不利于发展。”孝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综合各种因素,通盘考虑,孝义市在改革初期,选择了原则上提议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会会长,集体经济组织的任期与村“两委”同步,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的办法。
在集体经济破零方面,孝义市探索实施了金融扶持工程,通过采用“政府+银行+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四位一体的模式,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协调银行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贷款,贷款主要用于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实体经济。
下堡镇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破零专项贷的试点镇后,所辖13个集体经济空白村通过注资取得的收益作为村集体原始积累,采用“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肉驴养殖大镇,目前已经建立两个肉驴养殖基地,引进100多只肉驴,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
孝义市在先行推进4个试点乡镇、15个试点村的基础上,全面铺开了17个乡镇(街道)改革工作。截至目前,72个村完成清产核资,88个村完成成员资格确认,13个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并颁发《孝义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
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吴志宏介绍,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山西省9个试点县已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动员会或现场推进会,太原市杏花岭区和晋源区、长治市襄垣县、吕梁孝义市、临汾市尧都区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指导意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办法,其他试点县工作也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