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人居环境大整治丨安徽庐江:满园风景丽乡村 返回首页

人居环境大整治丨安徽庐江:满园风景丽乡村

时间:2018-11-05 17:17来源: 三农B2B作者:佚名收藏

【人居环境大整治】

  安徽庐江县:满园风景丽乡村

  陈金香 记者 杨丹丹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的一条江名,后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临水而居,生态极佳。

  为了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全面部署整治。首先明确责任,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其次明确任务,各成员单位依照职能范畴,各自领取整改任务和整改范围;最后按时考核,不定期对各镇进行督查指导。整改三步走,确保各项任务有人干、有人管、有人抓。

  乡村保洁有“路长”

  万山镇农村公路聘请“路长”,作为片区的“美容师”,专门负责区域内的道路养护、清扫保洁,“路长”制是庐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冶父山镇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周跃东摄

  天刚蒙蒙亮,万山镇卅埠村村民徐玉怀穿上保洁服,拿起扫帚、夹子,骑上印有“环卫清洁”字样的三轮车,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赶早点起来清扫垃圾,比较凉快。”自从当上村里的保洁员,徐玉怀每天都按时上下班,村里的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徐玉怀笑眯眯地说:“既然当了保洁员,就要尽心干好,负起这个责任。”只见他一会儿用扫帚扫地,一会儿弯腰捡垃圾,没多久,汗水就湿透了衣衫。很快,他负责路段的主干道就被清扫干净。

  如今,万山镇10个行政村(社区)像徐玉怀这样的农村保洁员已有176名,基本实现了一个自然村至少一名保洁员的目标要求,确保农村垃圾每天都有人清、有人扫、有人运。当地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们为“路长”。

  现年67岁的万山镇长冲村村民乐家平,指着自家门前的山涧沟对记者说,“过去这条沟杂草丛生,到处都是垃圾。到了夏季,一股难闻的怪味,天气闷热得不行,也不得不紧闭门窗。”“自从有了‘路长’,沟里的水清了,闻不到臭味,我们的心情自然舒畅多了。”乐家平开心地说。

  一提到农村环境问题,很多人自然会想起“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里现代化,院外脏乱差”这几句顺口溜。一户户村民家里水泥硬化了院子,瓷砖贴上了墙面,但走出家门,依然是“垃圾随风飘,污水遍地流”,农村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短板”。

  为了补齐这个“短板”,让村民“家里家外一样美”,近年来,万山镇以公路及沿线为主战场,每1~3公里聘请一名“路长”,作为片区的“美容师”,负责区域内的道路养护、清扫保洁。

  万山镇所有的“路长”都纳入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培训,配发服装、清洁工具,实行月点评、季考评、年终考,将工作实绩与工资挂钩,按月发放800元至1200元的工资。除了***到位外,万山镇还根据“路长”队伍、垃圾日产量、区域面积大小等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清扫工具、垃圾收集点(桶)、收运车辆等,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送。

  在万山镇闸山村,记者看到,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个垃圾桶,周边的农家乐、民宿和农户都已养成垃圾入桶的习惯,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一年没回来,我们村咋变化这么大,房前屋后都绿化美化起来了,以前垃圾遍地、蚊蝇乱飞,现在变得和城里一样干净卫生。”刚从外地务工回家的闸山村村民冯桂林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冯桂林对记者说:“真没有想到现在我们农村也都有了‘路长’,回到自己的美丽家乡,脸上觉得特别光彩!”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镇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环境整治,改变的不只是农村环境,也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现在,村民随手扔垃圾的少了,主动讲卫生的多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气正在全镇逐渐形成。“振兴乡村首先振兴道路。”镇分管负责人说,今后万山镇将“路长”制进一步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路长”的“领头羊”作用,实现农村公路便民、富民、拉动产业发展的目的,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万山镇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只是庐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穿行在庐江的广袤农村,触目所及是山清水秀的环境、干净整洁的村庄、安居乐业的群众等一道道靓丽的乡村风景。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